浦江的道德“大躍進”試驗
浙江的中部小縣浦江,在一場轟轟烈烈的“道德革命”中,就包含設立公民道德檔案這一重要舉措。民間道德監督隊員徐天成向記者回憶,第一年,監督隊去監督過政府機關和鄉鎮政府,后來就基本沒去過,“政府機關不好監督”。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民間道德監督隊員徐天成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第一年,監督隊去監督過政府機關和鄉鎮政府,后來就基本沒去過,“政府機關不好監督”。
2012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李小琳稱要建議設立公民道德檔案,一時間被傳為笑談。不過設立公民道德檔案在現實中還真有其事。浙江的中部小縣浦江,在一場轟轟烈烈的“道德革命”中,就包含這一重要舉措。
2009年4月下旬,浦江宣布,該縣將開展“道德浦江”建設活動,除省管干部、縣委書記張偉亞等幾名當地主要領導之外,每個18歲以上的浦江人都要建立一份道德檔案,個人的美德和失德行為都將被記錄在案。
2012年4月下旬,三年過去了,張偉亞早已調往異地任職,當初的設想大多不了了之。這場由政府強推的道德建設試驗,今天許多人已不愿提及。
浦江一名縣委常委對南方周末記者反思說,如果集中大量行政資源去搞道德建設,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有明顯的成效,可一旦行政資源不再那么集中,道德問題肯定會反彈。
浦江的“道德革命”風光不再,但放眼全國,不少地方主政領導身上洋溢的“道德沖動”卻未曾減少。在權力支配下,官員們以各種方式推行道德建設,試圖通過“道德運動”改變社會風氣的做法,仍在不斷出現。
年過七旬的義務道德監督員徐天成拿著他的監督員證說:我是代表縣委縣政府。不過,他目前只監督窗口服務行業,不去監督政府機關了。 (褚朝新/圖)
恢弘設想:三年建設“道德浦江”
連續多日,在浦江縣客運站百米開外的路邊,都能遇到“張天師”。
一方小桌,上面蓋著一塊白布,上有“張天師”三個大字,和一個八卦圖案。“張天師”就穩坐在桌后,白布上注明業務范圍:“命運、八字、面相、升遷”等10項。坐久了,“張天師”會站起來,到路邊的花壇里露天方便。
“張天師”對浦江人而言并不陌生,在浦江看相算命測字一直生意興隆。“道德革命”開展三年后,“張天師”們依舊活躍在浦江縣城里。
這場浦江的“道德革命”,發起于2009年4月,發起人是新官上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