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真理和謬誤住在隔壁

英國思想史家以賽亞?伯林的論文集《扭曲的人性之材》值得一看。它主要討論烏托邦和文化多樣性兩個觀念在近代歐洲的流變,對當下的中國人卻別具啟示。在“普遍人性”和“多元文化”之間,不少國人已陷入非此即彼的困境。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謝路明

普遍人性、文化多元,一個都不能少

歷史學者特別留意史事發生的特定時間與環境,因表面看來“驚人相似”的事件在不同情境下,意義也截然有異,一不小心,便很容易張冠李戴。不過,人性雖然復雜,變化范圍卻總有一定限度,故相異的情形并不能阻止彼此的溝通。就此而言,英國思想史家以賽亞·伯林的論文集《扭曲的人性之材》值得一看。它主要討論烏托邦和文化多樣性兩個觀念在近代歐洲的流變,對當下的中國人卻別具啟示。

烏托邦是歐洲文化傳統中一個核心主題,歷來為思想史家關注。伯林指出了它所由成立的三個認識論假定:一、“對所有真正的命題來說,只能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其他所有答案都是錯的。”二、“找出這些正確答案的方法一定存在。”三、“所有正確的答案必定是毫無例外地彼此相容。”這些假設又和一種“靜止”的人性論有關,它意味著:“人性在本質上是完全一樣的,無論何時何地;并且遵循不受人控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