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中藥里的有毒物質,現代技術幫助鑒定中藥成分
盡管中醫藥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但對其確切成分的分析只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事?,F在,下一代的深度測序技術可能會對這一進程提供幫助。
責任編輯:朱力遠
盡管中醫藥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但對其確切成分的分析只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事?,F在,下一代的深度測序技術可能會對這一進程提供幫助。
澳大利亞默多克大學的邁克爾·本斯(Micheal Bunce)博士所在的實驗室叫做“澳大利亞野生動物法醫服務與古老DNA實驗室”。實驗室的一項日常工作就是鑒定澳大利亞海關“起獲”的物品,比如象牙制品。
但是他們并不滿足于像往常那樣,檢測樣本中是否含有某一種特定成分。他們使用的是所謂“下一代DNA測序儀”,進行“深度測序”。
“我們感興趣的是,發展能夠檢測出一個樣本中所有動植物成分的方法,而不是做特定成分的檢測。”本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檢測中藥就是由此而來。”
本斯的實驗室鑒定了來自澳大利亞海關的15種中藥,然后發現其中含有多種有毒物質,乃至瀕危動物成分。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2012年4月12日的《PLoS遺傳學》上,并引起廣泛關注。
英國《自然》雜志在報道時稱,本斯等人從中藥中檢測出了馬兜鈴屬植物,此類植物含有馬兜鈴酸,可引起腎和肝臟損傷,以及膀胱癌。他們引述2012年4月9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稱在醫療中使用此類草藥,可能解釋了為什么臺灣膀胱癌高發。
臺灣是世界上泌尿道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美國石溪大學的藥理學家亞瑟·格魯曼(Arthu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