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學心影錄】可分享的奢侈品
從中國近百年來的歷史情況來看,確實很難做到有系統地收集和收藏他國的文物,甚至我們還對自己的文物進行過大規模的銷毀……為此,我們必須反省再反省,在反省的基礎上樹立新的文明收藏觀。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王磊
1980年8月中國美術館門前,民眾排隊等待參觀星星畫會第二屆展覽。今天很多人只知道作為中國現代藝術開拓者的北京星星畫會,但原作在國內博物館和美術館罕有收藏。富裕起來的中國人除了購買奢侈品,更應為后代人打好文化基礎。 (嚴力/圖)
藝術品也可以說成奢侈品
為什么在中國的博物館里看不到埃及、希臘、羅馬、波斯……的文物,是中國歷代皇帝和后來的政府不鼓勵也沒興趣收藏其他文明的實物嗎?為什么中國現代藝術的收藏家,幾乎沒有人系統地收藏西方現代藝術的作品?為什么一些中國收藏家只收藏中國畫家的經典作品?是眼睛里只看見中國嗎?……
我聽見這樣的提問與商討正在某些人群中進行,于是我想把這類閑聊引出一些頭緒。
一個國家的財富到了一定程度,文學藝術的多元化就會開始,眼光也會拓展到整個世界。中國近些年來的藝術熱潮證明了這個現象??墒?,中國文化關懷的傳統習慣產生出來的問題也很明顯。清朝之前,我們對異域的宗教充滿警惕,清朝時期,我們對西方工業化文明的不重視,導致的自我膨脹的后果很明顯。也就是說,我們對其他國家生存文化的關懷,是否有一個地球文明博物館的視野?回答是:遠遠不夠。
有人說文明積淀下來的遺產集中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圖書館,一個是博物館。在美國我經??梢钥吹揭蝗喝簩W生去博物館參觀,去了解世界文明的發展及各種地域的文化特色。紐約、倫敦、巴黎每天迎接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游客們涌進巴黎的盧浮宮、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等等,為的是看看世界各國的實物文明記錄。這個旅游項目包括了對時間的消費,一些當地人總是會對前往博物館的人說,要是你仔細品嘗觀看的話,那里面夠你花上幾天時間的。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一天就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看完,出來后總是會說,還要來一次,有些館還沒有來得及看呢。為了看這些大型的博物館,游客就要安排更多的時間來消費,它帶動的住宿、飲食對當地是一筆巨大的旅游收入。如果中國除了有自己文物的博物館外,也有這樣一些國際性的內容,那是多么有利于國民對世界更加直接的了解并促進旅游。
當我在美、英等國的一些博物館看到那么多中國文物時,除了感嘆這種由各國文物組成的歷史文明物證陣容的同時,也感嘆因戰爭和殖民地弱勢國家在歷史上被掠奪的事實;而在21世紀的如今,我也會感嘆我們在大量購入他國的國債和奢侈品的同時,為什么不去購買一些西方國家以往及當代的藝術品?藝術品也可以說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