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為何突然批判陳伯吹

新中國成立后,黨外作家陳伯吹不光是談兒童文學的創作,也談編輯、出版工作,談理論批評、教學、科研,還涉及整體的兒童文學的組織工作,在當時,這樣的高談闊論,很有可能犯了一些人的忌諱。

責任編輯:劉小磊

一個黨外作家,不光是談兒童文學的創作,也談編輯、出版工作,談理論批評、教學、科研,還涉及整體的兒童文學的組織工作,在當時,這樣的高談闊論,很有可能犯了一些人的忌諱。

1979年,陳伯吹復出后和少年兒童在一起。 (作者提供/圖)

陳伯吹(1906-1997)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家和理論家。上世紀20年代中期,他曾秘密加入中共,后因社會動蕩,與組織失去聯系,但仍一貫追求進步。新中國成立后,他于1952年任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1954年調北京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1957年6月起成為中國作家協會專業作家。這段時間,他創作相當活躍,作品很多,政治態度也很積極。

奇怪的是,1960年6月,陳伯吹由中國作協安排回上海深入生活,正在漕河涇搜集生活素材時,忽然遭到一場火力密集的、有組織的批判。他對此毫無準備,詢問中國作協領導,那邊告訴他只是一般性“批評”。

批判來勢很猛,少兒出版社的叢刊《兒童文學研究》的第二輯中,發表了蔣風、里方和賀宜的批判文章;《人民文學》第五期發表了《中國少年報》社長兼總編左林的文章,同期還有沈澄的文章(一說沈澄即張天翼夫人沈承寬),直涉或旁涉陳伯吹的兒童文學觀,接著第六期發了何思的文章,嚴厲批判陳伯吹的“童心論”和“兒童立場”,明顯體現火力的升級;這年7月7日,在上海市委宣傳部工作的徐景賢在《文匯報》上發表了點名文章(副題即為“批判陳伯吹的兒童文學特殊論”);《上海文學》《文藝報》等都有重頭文章發表;《中國青年報》還在8月5日刊發了張天翼和嚴文井的聯名文章《我們對當前少年兒童文學的一點意見》,這當然是作協上層的權威性的聲音了。

這場批判的來龍去脈,始終是個謎。

雖然,這與當時中蘇關系破裂,國內文藝界開始“批判修正主義”這一大背景有關(《文藝報》在1960年初發起批判巴人的“人性論”,上海作協也在這年上半年召開了49天大會批判錢谷融、蔣孔陽等),但也還應有事關兒童文學、事關陳伯吹先生本人的具體原因或小背景。

在陳伯吹生前,我曾專門就這一問題請教過他。他有點不愿意說,但也并不是完全不想說,在我反復追問下,他說:“這事情早就過去了,不必再說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到現在也沒有弄清楚;只知道是北京的另一位兒童文學作家,一位既搞成人文學也搞兒童文學的作家,很有名的,是他發起的。”我馬上意識到,那應該是當時的《人民文學》主編、寫過《寶葫蘆的秘密》的張天翼了。我問是不是張天翼,陳伯老點點頭。我問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