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畫家的中國城市山水畫:“拆得比畫得還快”

美籍華裔畫家徐健國以《清明上河圖》為參照,創作了城市山水《申城新瑞圖卷》。與北宋相比,如今一個城市的面貌更多取決于建筑,而不是市民。即使只畫建筑,徐健國還是會遇到一些麻煩……

責任編輯: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王磊 周鑫

沒用尺子,徒手繪制現代版《清明上河圖》,徐健國耗時14年。(《申城新瑞圖卷》水墨本局部) (徐健國/圖)

美籍華裔畫家徐健國以《清明上河圖》為參照,創作了城市山水《申城新瑞圖卷》,畫作尺寸跟《清明上河圖》相近,不同的是只見建筑不見人物——與北宋相比,如今一個城市的面貌更多取決于建筑,而不是市民。即使只畫建筑,徐健國還是會遇到一些麻煩……

2011年11月,美籍華裔畫家徐健國來到廣州。

此前他為家鄉上海創作的城市山水《申城新瑞圖卷》在上海世博會上展出,聲名鵲起——被評論界和媒體拿來作比的是宋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之后有地方政府開價請徐健國繪制類似的“城市宣傳畫”,被他婉拒。“投入不進去。”徐健國形容自己創作城市山水畫是一場“戀愛”,“不喜歡怎么談戀愛?”

廣州的朋友約徐健國飲早茶。這是當地人習慣的一種社交方式。約在清晨六點半,徐健國起個大早,提早五分鐘到達酒樓。只見一片漆黑,他很納悶,“是不是關門了?”

正待要離開時,燈突然全部亮了。讓他驚訝的是,大堂里烏壓壓坐滿了人。“那些人靜靜地在等待一個時刻一樣。”

徐健國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所見的燈亮后的那一幕:有人在看報紙、等朋友,有人在聊天,態度悠閑,聲音也越來越吵……“這真的是生活。”

2012年4月底,由10幅28厘米直徑的團扇組成的《羊城賦圖》在“當代藝術的超越:美籍華裔畫家徐健國四十年藝術求索”展覽上正式亮相。

還是五分鐘

五分鐘的等待,身處明與暗的交界——對徐健國來說,這樣的情境并不陌生。

五十年前,上海畫家葉之浩收十歲的徐健國為徒。第一堂課約在正午十二點,那天徐健國也提早了五分鐘到。敲葉家的窗戶,沒人應答,只好在日光下坐著等。

“你早到五分鐘,就從我的生命當中拿掉五分鐘;你晚到五分鐘,還是從我的生命拿掉五分鐘——以后要準時。”這是葉之浩不開門的理由。

“哪有那么嚴重?那時候覺得時間好像用不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