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結構性稅改進行時:企業“吐槽”,稅負不降反升?
作為“結構性減稅”的重大改革,“營改增”在上海試點4個月后,試點行業和企業紛紛“吐槽”稅負不降反升,難以抵扣進項,補貼不透明,此項稅改正在呼喚配套措施。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馮葉
物流運輸行業的人力成本、路橋費等均不在增值稅抵扣范圍內。 (許叢軍/CFP/圖)
作為“結構性減稅”的重大改革,“營改增”在上海試點4個月后,試點行業和企業紛紛“吐槽”稅負不降反升,難以抵扣進項,補貼不透明,此項稅改正在呼喚配套措施
2012年5月6日,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閉幕,經濟對話“聯合成果”中的一項是:中方“營業稅改增值稅”將擴至所有服務業。據悉,今年下半年,北京有望跟進“營改增”試點改革,此外津、深、寧、穗等地也已提出試點申請。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消除重復征稅,是我國結構性減稅政策的“最根本”內容,其意義被認為“超過了1994年分稅制以來任何一項稅制改革”。
“營改增”從今年1月1日起在上海地區12.9萬家(截至3月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中開始試點,至今已實施四個多月時間。在官方的評價中,試點達到了結構性減稅的目標。
國家稅務總局一位領導在近期的一篇署名文章中稱,營改增試點可以降低大部分納稅人稅收負擔。官方數據顯示,參與試點的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下降超過40%。
但行業協會給出的結論卻截然相反。今年3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簡稱中物聯)對上海65家物流企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物流企業特別是運輸型物流企業普遍反映“稅負大幅增加”。
報告稱,這些企業在2008年至2010年年均營業稅的實際負擔率為1.3%,其中運輸業務負擔率平均為1.88%。而實行“營改增”后,即使貨物運輸企業發生的可抵扣購進項目實務中,全部可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進項稅額抵扣,實際增值稅負擔率也會增加到4.2%,上升幅度為123%。
調查報告發表后引起廣泛關注。“我們建議,有關部門在上海試點中應進一步發現和解決相關問題。在問題沒有充分暴露,沒有找到相應解決辦法的情況下,貿然擴大試點范圍,將會產生較大震動。”中物聯呼吁。
南方周末記者赴上海實地調查“營改增”試點企業的真實稅負增減情況,發現這一看上去很美的減稅改革,在具體操作中的確枝節橫生,問題繁多。
鏈接:“營改增”試點
今年1月1日在上海正式啟動的交通運輸業及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具體包括陸路、水路、航空、管道四大運輸服務業,以及部分現代服務業,包括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和鑒證咨詢服務。
根據試點方案,裝卸搬運服務和貨物運輸服務從3%的營業稅稅率調整為11%的增值稅稅率;物流輔助服務如倉儲、配送及貨運代理等實行6%的增值稅稅率,代替過去5%的營業稅稅率。
增值稅,我拿什么來抵扣你?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做增值稅抵扣時,我們的一半成本相當于是‘隱形的’,不能幫忙省下稅款。”
“營改增”之后,上海市增值稅稅率由兩檔調整為四檔,在17%和13%的原稅率之外,增加了11%和6%兩檔低稅率,分別適用于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而此前,其所適用的營業稅稅率分別為3%和5%。
與營業稅“簡單地”根據營業金額來核算所不同,增值稅是根據“增值部分”來征收。通俗而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