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當被告,積極輸官司——山東疑現全國最高金額虛假訴訟案
虛假訴訟案件近幾年逐年遞增,被法律界視為難題。本案的利益相關第三方卻輕而易舉“破案”,可見,遏制虛假和惡意訴訟,除了完善立法和建立相關審查程序外,強化法官責任心同樣重要。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曾慧萍
規避和打擊虛假訴訟,裁判和規則至關重要。 (勾犇/圖)
虛假訴訟案件近幾年逐年遞增,被法律界視為難題。本案的利益相關第三方卻輕而易舉“破案”,可見,遏制虛假和惡意訴訟,除了完善立法和建立相關審查程序外,強化法官責任心同樣重要。
山東臨沂的無業人員沈懷濤似乎一夜間成了“千萬富翁”。
法律文書顯示,在2008年的一宗借貸訴訟中,被告欣德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欣德盛公司”)承認,拖欠原告沈懷濤6900萬元;法院為了保全財產,查封了欣德盛公司名下一處陵園的全部股權。
直到2011年,與欣德盛公司打了多場官司的山東商人李元強發現,自己為之鏖戰近10年的陵園已成他人財產,這宗疑為全國最高金額的虛假訴訟案才浮出水面。
沈懷濤對媒體、法院調查人員堅稱,千萬債務不屬實,自己對案件毫不知情;欣德盛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曉明對南方周末記者承認,向法院陳述的欠款情況純屬虛構,自己與沈懷濤的姐夫劉廣龍設計這宗訴訟,借沈懷濤之名,只是為了從李元強手中保全陵園的股權。
濟南司法部門確認,警方已刑事立案,對此事展開調查。
原被告“情投意合”
如果不是法院的朋友提醒,李元強根本不會注意到這宗迅速調解成功的官司。
2000年,由李元強擔任董事長的濟南經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經緯公司”)與欣德盛公司前身大富明公司交易股權,雙方自此陷入糾紛,李元強與王曉明也成了老對手。
十余年來,雙方使盡渾身解數,你來我往——李元強曾因涉嫌“抽逃資金”被投入看守所37天,王曉明則因虛報注冊資本罪被判刑2年、緩刑2年——訴訟程序更是至今未完,李元強近年來一直向法庭要求獲取欣德盛名下恭德陵園公司的52.79%股權。
“去年五六月份,濟南市中院的一位朋友私下告訴我,‘你就算贏了官司也沒東西可執行’,得到點撥后我去徹查,才發現了那起借貸官司。”李元強回憶說。
更大的“債務”和&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