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美國種族簡史(13)

對于歐洲文明前沿陣地上那些與德意志民族的貢獻有聯系的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或思想智慧,大多數早期的德意志移民是一竅不通的。他們所具有的只是德意志民族之所以能取得那些杰出成就的守紀、拼命和堅韌。

在美國的德裔人(北美殖民時代)(二)

不論他們是如何來到美國的,也不論他們在漂洋過海的旅途中和抵達美國后又經歷了何等的酸甜苦辣,早期定居下來的德意志移民很快就獲得了勤勞、做事周密、節儉的美譽。德裔農民在邊境墾荒造田,干得比別人更加賣命,產量也高。開始時他們往往住的是泥土房,而后就改建為木房,最后是用石頭建起寬大的農舍。他們不讓自家的牲口四處亂竄,而將之圈養在德國式的寬大畜棚里。在18世紀末,有人觀察到:

一個德裔人的農場,在外觀上就和其他人的農場截然不同。德裔人農場的牲畜圈特大,農舍簡樸但很緊湊,圍欄很高,果園面積很大,土地肥美,草地翠綠繁茂,到處是豐衣足食的景象,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條。

對于歐洲文明前沿陣地上那些與德意志民族的貢獻有聯系的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或思想智慧,大多數早期的德意志移民是一竅不通的。他們所具有的只是德意志民族之所以能取得那些杰出成就的守紀、拼命和堅韌。他們被譽為“全國最好的自己動手干的農場主”。在殖民時代,德裔技術工匠的成就,堪與德裔農場主的成就相媲美。制造玻璃曾經是(現在依然是)一項與美籍德國人的名字分不開的技術。美國第一家造紙廠也是由一位德裔開辦的。美國出版的第一部《圣經》同樣也是由一位德裔用德文印刷的。

賓夕法尼亞的荷蘭人(也就是德意志人),卻在兩個重要方面根本不像德意志人:他們一是和平主義者,二是政府的懷疑者。作為帕拉蒂納特人,他們的祖先居住在德意志帝國的帕拉蒂納特省,該省在三十年戰爭中是兵家必爭之地,備遭戰火蹂躪,生靈涂炭。他們又是逃避獨裁專制和宗教迫害的難民。更何況,賓夕法尼亞的宗教自由—這在當時的美國也屬罕見—對虔誠而清靜的教派,具有分外的吸引力。這一時期的德裔對政府或政治幾無任何興趣。

早期的德意志移民定居在自成一體而又與世隔絕的農業社區,每個社區的住戶皆屬于某一特定的教派。他們與外部的大千世界沒有社會往來,而內部則被不可勝數的不同教派所割裂。在這些德意志移民聚居的地區里,英國人的語言和文化幾乎沒有什么影響。他們從德國進口書籍,用德文出版自己的報紙,用德文祈禱。天長日久,英文也慢慢地開始滲透進來,但句子結構往往還是德文那一套,從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方言,稱為“賓夕法尼亞德文”。這批德裔中,最與世隔絕的要算—現在也還是—阿密什人,他們今天與早期的定居者幾無二致,依然生活在偏僻的農業地區。作為虔誠的教徒,阿密什人身著老式的黑色長裝,避開現代文明,駕著黑色的馬車,也不讓他們的子女去公立學校就讀,以此作為保留他們那種古老生活方式的一種手段。

隨著時間的流逝,多數德裔移民擴散到其他地區,學會了講英語,對美國文化既有吸收也有貢獻。他們的費城玉米肉餅、德式巧克力餅、卷心菜色拉以及德式泡菜,使美國的美食更加豐富。德裔人經營的農場,在阿巴拉契亞山谷地的沃野上,從南到北擴散開來。到了18世紀的晚期,德國移民的定居點,在當時的美國西部邊疆上,幾乎組成了一條連續不斷的鎖鏈,北起紐約州北部的莫霍克谷地向南延伸,中間經過新澤西州西部、賓夕法尼亞州中部、馬里蘭州西部,再跨越弗吉尼亞州的謝南多厄河谷和南北卡羅來納州的皮德蒙特丘陵地區,直抵佐治亞州的薩瓦那。這一帶的地名,仍然能反映當初德國人定居于此的歷史背景。紐約州北部就有名為帕拉蒂納特橋、德國城、新漢堡、萊茵貝克的城鎮,莫霍克谷地有個地區也取名“德國平地”。新澤西州也有個地區叫“德國山谷”,賓州有海德爾堡市、德國城、穆倫伯格公園和普魯士國王鎮等。馬里蘭州有弗里德里克市,有以早期德裔定居者的名字命名的哈格爾斯鎮和克里格爾斯鎮。北卡羅來納州的梅克倫堡縣和弗吉尼亞州的新梅克倫堡鎮,都是以德意志帝國的梅克倫堡省的名字命名的。當然,并非所有德裔人建立的市鎮都冠以德國的名字,比如弗吉尼亞的哈珀斯渡口、賓夕法尼亞州的伯利恒,以及佐治亞州的霍普鎮及埃本尼澤鎮,就是由德國人創建但未冠以德國名字的許多城鎮中的幾個。


作者:[美]托馬斯·索威爾 譯者:沈宗美 出版:中信出版社

當德國人的農作區擴展到邊境附近的阿巴拉契亞谷地時,他們經常發現蘇格蘭–愛爾蘭裔是自己的鄰居。蘇格蘭–愛爾蘭人是精明強悍的疆民,時常充當披荊斬棘的先鋒,善于狩獵捕魚,拓荒墾田,敢于向印第安人開戰,德裔和其他種族的人,跟在他們的后邊搭順風車。德國人在氣質和舉止方面,與蘇格蘭–愛爾蘭人迥然不同。德國人相互之間一般是各行其是,即使是近鄰也互不相擾。他們以整潔、安靜、友善、勤勞、節儉而著稱,與印第安人也能合得來。而蘇格蘭–愛爾蘭人則正好相反,他們脾氣暴躁,經常喝得爛醉如泥,干起活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注意積蓄,蓬頭垢面,不時發生窩里斗,也和印第安人糾纏不清。這兩個民族之間還橫亙著宗教的障礙。早期的德裔移民通常都是虔誠的路德派信徒、加爾文信徒,或屬于其他避免使用罵人的臟話,也不飲用烈性酒的嚴格的新教派別。而蘇格蘭–愛爾蘭人則是長老派信徒,嗜酒如命,張口就罵人。虔誠的信徒視此為褻瀆。這兩個民族在阿巴拉契亞山谷幾百英里長的邊疆地帶同居共處一個世紀之后,仍然是涇渭分明,很少發生混血現象。

在殖民地時代,德裔移民約有半數“集居”在賓夕法尼亞州。他們并不都是農民。技術工人在數量上幾乎與農民持平。他們不但什么行當都干,而且也創制新產品。住在賓夕法尼亞境內科內斯托加河附近地區的德裔,制造一種運載農產品的馬車,這種馬車日后注定要在美國的西進運動中起到重大作用??苾人雇屑邮今R車是一種車身很長,而且經得起顛簸的運輸工具,前部豎起高高的拱形鐵箍,上面覆蓋著帆布,車身有26英尺長(算上轅桿),11英尺高,重約3000磅,需要6匹馬才拉得動。在18世紀,人們發現“在蘭開斯特大道上,一隊隊龐大的科內斯托加馬車,有時一天之內就有上百輛,排成長蛇陣,轟轟隆隆地開向費城”。雖然當初是德裔農民為向市場運送農產品而設計的,但這種帶篷蓋的馬車還具備其他許多用途。在1755年,英國人就曾在與法國人和印第安人的戰爭中,用它來運送軍需品。后來美國軍隊在獨立戰爭中也使用過這種有篷馬車。但是,使這種馬車名聲大震的還是日后西進運動的到來。美國的西進先鋒,就是趕著這種馬車,穿越中部的大草原而抵達太平洋沿岸的。當年由這種馬車組成的車隊戰勝艱險,越過激流,也能排成圓形陣地,以擊退印第安人的襲擊。

賓夕法尼亞的德國人還研制了一種打獵用的來復槍,這種槍后來的作用卻是這些和平主義者始料未及的。和當時歐洲的步槍不同的是,德國人造的這種武器在槍管內壁刻有膛線(稱為來復線),以提高射擊的準確性。當初有些來復式步槍是德意志移民從歐洲帶到賓夕法尼亞來的。后來他們據此研制出一種新式來復槍,把槍管大大拉長,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它的準確性。賓夕法尼亞境內蘭開斯特市的德裔能工巧匠造的這種武器,起初被稱為“賓夕法尼亞來復槍”。但是,后來到了丹尼爾•布恩這樣一些百發百中的人手里,這種槍名噪一時,被稱為“肯塔基來復槍”。及至獨立戰爭期間,當美國人以游擊戰來對付英國人時,這種槍被證明是十分有效的武器。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