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寧,嘗試定義“綠色經濟”
在綠色經濟風生水起的今天,何為綠色經濟卻始終缺乏一個準確的界定。2012年5月9日,在四川省遂寧市,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等部門主辦的“2012綠色經濟遂寧會議”嘗試回答這一問題。
責任編輯:朱紅軍
這些局部的經驗要發展成為全國的共識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綠色經濟風生水起的今天,何為綠色經濟卻始終缺乏一個準確的界定。
2012年5月9日,在四川省遂寧市,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等部門主辦的“2012綠色經濟遂寧會議”嘗試回答這一問題。
來自全國政協、國土資源部、環保部、住建部等部門的官員與北京大學、中科院等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各抒己見,最終凝聚成一份《2012綠色經濟遂寧共識》。據此共識,綠色經濟的要義被概括如下:
第一,生態農業、綠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是綠色經濟的基本內容。發展綠色經濟,核心在于構建綠色產業體系。以生態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業效率、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解決農產品安全、農村生態環境等問題;以綠色制造業的發展,引領產業向高端攀升,解決資源浪費、粗放低效等問題;以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社會就業,解決社會保障等問題,從而在傳統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變中實現確定的結構性增長。
第二,效率、和諧、可持續是綠色經濟的基本特征。實踐證明,發展綠色經濟,能夠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帶來的生態危機,能夠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能夠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福祉,是提高人們幸福指數,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成功探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生態、循環、低碳、高效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應推動生態環境由“被動保護”向“主動建設”轉變。發展循環經濟,應推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資源資本在更高層次融合互動。積極推廣低碳技術,應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方式。推動高效發展,應大力培育高端高效產業集群,促進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面提高。
第四,科技人才是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樹立“技術就是經濟”的觀念,以經濟效益來衡量技術創新的價值,以掌握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加速產業規?;l展為目標,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新興科技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要確立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著眼于綠色經濟價值鏈、產業鏈,培養、開發和造就一大批綠色科學研究人才、綠色技術工人、綠色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隊伍等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搶占科技經濟制高點。
第五,體制機制創新是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建立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的理論體系、規劃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形成推動綠色生產、建設綠色環境、倡導綠色生活、促進綠色消費的行動計劃。構建從宏觀到微觀、從城市到鄉村全覆蓋的綠色發展規劃,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化”互動發展,加快城鄉統籌步伐。創新綠色經濟發展政策,形成產業引導、激勵扶持、生態約束等機制。建立完善綠色經濟發展評價標準,全面系統、科學測量綠色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
而在此次會議的舉辦地遂寧市,上述要義正在被逐一闡釋。
一片曾經死水微瀾的荒灘變身為市中心鳥語花香的濕地公園,一處曾經的荒山野嶺崛起為年產值近50億的“中國物流示范基地”,原本資源匱乏只能靠“切薯片”的農業主導經濟模式被現代“切芯片”的電子工業代替。這一切,正在遂寧上演。
遂寧市官方資料顯示,2009年以來,綠色GDP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85%以上。
“電子信息業、現代物流業——從無到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從有到無;食品紡織業、機械加工業——從低到高;原生態農業產業、現代文化旅游產業——從小到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沈驥如對遂寧綠色經濟的發展如是概括道。
但是,“這些局部的經驗要發展成為全國的共識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張維慶說。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