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中國 綠動未來】環保不是困獸猶斗——環保生活年度回顧
環保是持續的、長期的, 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對全球環保事業的貢獻, 同時也能帶動企業的快速發展。當國際環境治理和綠色經濟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兩大主題,讓人無法忽略的則是其背后的頑強力量 —— 環保人士和那些默默在做貢獻的民間環保組織。
(IC/圖)
環保是持續的、長期的, 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對全球環保事業的貢獻, 同時也能帶動企業的快速發展。當國際環境治理和綠色經濟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兩大主題,讓人無法忽略的則是其背后的頑強力量 —— 環保人士和那些默默在做貢獻的民間環保組織。
在即將過去的2011年,環保話題依然是城市人群熱議焦點,從民間到各國政府。老百姓頂多拍拍電影,玩玩照相機,告訴人們“哎喲,地球快完蛋了”,但政府首腦們可想得沒那么單純,他們在11月28日南非德班氣候大會來臨之際,困獸猶斗,就算白紙黑字寫著要如何如何,照樣死不認賬—因為經濟產業鏈的利益驅動勒緊了他們的脖子,《京都議定書》與每個國家實際發展情況相悖。讓我們來回顧2011年發生的諸多環保趣事兒和那些可愛的環保斗士。
(IC/圖)
電影帶動環保,還是環保帶動電影
中國首部氣候主題網絡公益微電影《紅蘋果》于10月28日在法國文化中心舉行了隆重的首映儀式。故事中未來的孩子已不知蘋果為何物,影片通過短短十分鐘揭露出當下的環境問題,深深觸動了每一個觀看者。電影,憑借獨特的方式承載人類對自然的思考,成為環保“先驅”。
9月9日,上海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展出了由歐米茄所舉辦的“鳥瞰地球”航拍攝影展。展覽展現了由著名環保先鋒、攝影師兼電影制作人雅安?阿瑟斯—伯特蘭(Yann Arthus-Bertrand)于千禧年初所拍攝的“地球實況”,作品通過觸目驚心的影像,告誡人們在解決目前需要的同時,亦需考慮到后代的存亡。
歐米茄于今年5月宣布了與阿瑟斯—伯特蘭的合作關系,并攜手共同制作一部以海洋為題的電影—《Planet Ocean》(海洋宇宙),作為電影《HOME》(家園)的延續,并希望借此喚起人們對保護海洋的關注。電影《HOME》則是由導演阿瑟斯—伯特蘭花了15年時間籌備,于2009年上映。影片采用了五十多個國家高空航拍的影像,展現了正在被人們快速消耗的地球,旨在讓人類了解并改變現有的消耗模式。
當時,這部獨特的環境題材電影獲得Gucci的母公司PPR集團的贊助。為了向該片表示敬意,Gucci創作總監Frida Giannini設計了一款特別版限量T恤,延續電影環保的主題:T恤使用了100%有機棉和天然染料以及可回收包裝,而《HOME》官方logo則將Gucci經典的“GG”標識融入其中,背面包含了電影中出現的各個國家的名稱。與T恤一同發售的還有一款帶有金色《HOME》logo的白色帆布包。這款T恤分男款和女款,所得利潤全部捐贈給2005年阿瑟斯—伯特蘭創立的非營利協會GoodPlanet.org。
當然環保事業并非只是偶爾為之,早在2004年Gucci就成為首批自發推行企業社會責任標準(SA8000)認證程序的企業之一。2010年Gucci宣布于全球實施環保計劃,重點是對包裝袋采用新設計以及減少物料的使用,統一選用經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100%循環再造紙,旨在減輕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同時,還特別推出了一份可持續發展活動深入計劃,通過逐步淘汰紙質材料及優化貨物運輸,降低公路運輸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并有效地重組車隊及減少店鋪內的能源消耗。
今年8月,Gucci與高檔眼鏡Safilo聯手推出由創新性醋酸纖維材質制成的四款眼鏡,這種新型材質較傳統而言含有更多天然萃取物質。此外,Gucci Eyeweb系列將針對活力十足又關注環境問題的年輕消費者,推出兩款全新生物材質太陽鏡。這一系列的眼鏡不僅具備與當前眼鏡行業中頂級塑料材質同等的舒適性和優質品質,并能有效減少材料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12年上半年,Gucci將繼續遵循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出該眼鏡系列的全新包裝。此外,眼鏡產品目錄冊也將采用經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紙張。
(IC/圖)
《京都》負擔過重,民眾先行一步
與電影《HOME》有著同樣強大召喚力的,便是年底在南非德班舉辦的世界氣候變化大會。處于對此次活動的呼應,由香港金像獎導演陳德森總策劃“愛的深呼吸—用影像關注氣候:來自中國民間的行動”,將通過影像向世界傳遞來自中國民間的環保呼聲。
作為中國民間NGO,綠色出行基金也將積極參與。為了向全世界展示來自中國民間的公益環保熱情,綠色出行基金于近日在我愛綠色網開啟了“新青年,新展望 低碳南非let’s go!”的線上活動,意在甄選出代表中國民間力量的環保人員,共赴南非參與氣候變化大會。
多年來綠色出行基金一直致力于推廣“綠色出行”的低碳生活理念。2006年就發起了“綠色出行”公益行動,是唯一與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大運會等大型活動合作的環保組織。作為國內首個“個人自愿碳減排平臺”,我愛綠色網通過推廣“每人/每年/ 1噸碳指標”建立低碳循環系統,達成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減少。
面對日益臨近的氣候大會,11月1日南非總統祖馬表示將盡最大努力促使作為核心議題之一綠色氣候基金正式啟動。根據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的哥本哈根協議,發達國家應該在2010年至2012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300億美元的綠色氣候基金。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法律文件,《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于2012年到期。雖然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支持進入第二承諾期,但多個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先后表示拒絕。德班—在此之前的最后一次氣候談判峰會,擔負著全人類發展的歷史重任。
對于前景并非樂觀的氣候大會,各國政府似乎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但許多全球大公司堅持做好自己的環保備忘錄。美國《新聞周刊》于2009年第一次籌劃最環保公司排行,正值哥本哈根準備舉行聯合國氣候大會。雖然當時并未做出有效協議,不過作為環境保護關鍵的一年,企業開始更自覺地為環保付出行動。
在《新聞周刊》全球最環保公司排行榜中,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獲得“全球最環保公司”稱號,IBM和澳大利亞國家銀行分列二、三位。中國銀行是唯一一家入圍“百強”的中國企業。評選標準由《新聞周刊》和環境保護組織Sustainalytics、Trucost 共同制定,通過對公司的環保影響、環境管理以及環保信息透明度分別進行打分,再經綜合評價之后選出了世界企業中的“綠巨人”。
美國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IBM, 二十多年來持續測量、控制并自愿報告對環境影響的情況。其已經節省540萬度電力,生產過程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為公司節省了4億美元。作為唯一進入排行榜前十的制造業公司—飛利浦電子,依靠一流的環保管理體系將環境污染控制至最小規模,并通過高透明度的環保報告名列前茅。除了減少自身對環境的影響,飛利浦還幫助客戶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比如生產更多的節能LED燈。
環保是持續的、長期的,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對全球環保事業的貢獻,同時也能帶動企業的快速發展。此次評選恰在德班會議的召開前夕公布,或許是希望以公眾的力量展現對環保的決心。
數環保先鋒,還看今朝
2009年12月,李冰冰趕赴丹麥,作為唯一受邀的亞洲明星參加“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場內外宣傳中國在環保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她的環保理念被《紐約時報》贊譽為“中國的環保名片”。 同時, 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在哥本哈根特別授予李冰冰為“地球一小時”首位全球大使,這也是對她多年來在環保領域身體力行的肯定。同樣對環保身體力行的還有舒淇,2011年10月29日以“地球天使”公益項目發起人的身份來到北京,參加“孩子們的迷笛”活動,現場通過繪畫的形式呼吁人們關注地球環境,在玩耍中體驗環保。
雖然明星效應不可忽視,但民間力量仍是環保的一大助力。近日,著名民間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率領一支17人的隊伍參加了北京國際馬拉松的“為慈善跑”活動,并宣傳“零廢棄”和“宜居城市”的理念。談及自然之友,就不得不說其主要發起人—梁從誡。1998年10月,當英國首相布萊爾訪華,梁從誡寫信請求他設法制止英國的藏羚羊絨非法貿易。并且為保護藏羚羊,還發動自然之友全體會員支持“西部野牦牛隊”。他一生也極盡簡約,名片用廢紙復印而成,從來不用一次性筷子,堅持用自行車當交通工具。作為國內第一家完全民辦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打開了公眾對環保參與度和認識,并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型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
同樣作為環保先鋒的,還有2011年5月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1年“地球衛士獎”的綠色企業家—張躍。此次全球共有五位得主,分別由墨西哥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世界傳奇音樂人Angélique Kidjo等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環境領袖和創新者,通過企業運營、活動組織以及領導力的推動促進世界解決碳排放問題,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為公眾社區帶來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