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T】劉小東 金城小子

10月,第48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揭曉,《金城小子》獲最佳紀錄片提名。片中的主角劉小東,更多時候被稱為中國油畫界數一數二的人物。然而他并不喜歡被評論家譽為“開創中國新現實主義畫風”的中國當代油畫大師。他說,藝術不能被定位,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怎樣。

10月,第48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揭曉,《金城小子》獲最佳紀錄片提名。片中的主角劉小東,更多時候被稱為中國油畫界數一數二的人物。然而他并不喜歡被評論家譽為“開創中國新現實主義畫風”的中國當代油畫大師。他說,藝術不能被定位,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怎樣。

北京798藝術區劉小東工作室,一個溫暖的初秋午后,記者終于見到這位中國當代油畫大師。

劉小東,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畫家,當代藝術家,被國內外的評論家稱為『中國最重要 的畫家』。他的作品頻繁受邀進入世界各大美術館作展,并不斷刷新華人畫家作品的拍賣紀錄。 (趙衛民 楊子/圖)

灰白豎條紋襯衫,灰色帽衫,牛仔褲,休閑帆布鞋,精神的短發,框架眼鏡,中等身材,眼前的這個男子, 絲毫看不出已臨近 “知天命”的年紀,掩藏不住的是時時顯現的藝術家的獨特氣質與歲月沉淀下的魅力。

我們剛坐下,他便開始熱情地為我們燒水沏茶。這位來自遼寧錦州邊上一個叫金城的造紙廠的東北漢子,在北京打拼三十余載,成名已逾二十年,天性中的爽朗直率與質樸卻始終深埋于其靈魂。


 

                            

                                                               

在抽象主義盛行的當代,劉小東用他帶有人文情感、現實主義的寫生畫作,征服了中國畫壇,甚至在世界畫壇也具有重要的影響。他的畫作頻頻被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具有權威性的美術館收藏。2008年,劉小東的畫作《溫床NO.1》更是拍出了5712萬元的天價,創下了中國內地油畫拍賣最高紀錄。劉小東的作品早已成為一般收藏家不可企及之物。

這個曾經在中央美院羨慕同學彈吉他、聽Beatles的來自鄉村的懵懂少年,有著不服輸的勁頭,憑著在后天的努力與在繪畫上的天賦和悟性,終于成為傾倒世人的藝術大師。如今,這位油畫大師又不斷借助電影“第三只眼”,追尋其對藝術更全面,更深入的詮釋。

天價拍賣只是藝術品的一個側面

一幅《溫床NO.1》拍出了5712萬的驚世價格,劉小東的知名度達到了空前的水平。人們驚異:這是一幅何等的作品?劉小東是何許人也?劉小東呷了一口茶,頓了頓,平靜地回答:“錢可以反映一定的問題。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是可以被錢量化的,但藝術是無價的。你喜歡藝術,哪怕它一文不值,你都不會放棄—至少我不會。拍賣是一個商業行為,包含很多其他因素,不能單純以價格判斷一件藝術品的價值。”

曾經赤貧的鄉村少年,如今再也不用為錢發愁了。上世紀的90年代,他賣畫得到了第一筆數目可觀的錢,于是他買了一輛北京吉普,還在郊區買了一塊地,蓋了一間工作室。電影導演王小帥說:“劉小東就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男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

就是這樣一個傳統的男人,在充分享受藝術帶給他的物質滿足時,卻堅決不為錢來進行藝術創作。2006年是中國當代藝術價格突飛猛進的時候, 他于這一年創作了《多米諾》系列,為了表明自己不是為了“跟風圈錢”,他就把五個女孩和五個男孩的肖像畫在了畫廊展廳的白墻和立柱上。最后墻被自己給粉刷了,畫被刷掉了。“說實話,真有點后悔。”劉小東打趣道。但是談及自己的金錢觀時,他的立場又鮮明起來:“藝術家不是要拒絕金錢,而是做藝術不是為了金錢,同時金錢來了又可以接納它。”

藝術沒有定論,我不是現實主義

“我不是現實主義。”這位被評論界譽為開創了“當代中國新現實主義畫風”的大師,直截了當的否定了外界給他的定位。“藝術不應該被框起來,你無法預料我明天會走什么風格。”他的語氣如此堅定,隨和的表情也在瞬間變得嚴肅起來。

在劉小東看來,藝術應該有自由的靈魂,不能被束縛,不能被定位。如果創作被束縛,或者帶有任何的功利性,那它就只能是創作,永遠不可能成為藝術。而自己作為一個“勞動者”,只是將生活中看到的,在內心深處引發了共鳴的人、事,畫在了畫布上。“他堅持使用傳統的油畫畫法,只畫雙眼見到過的人和事物,官方能夠接受,同時,他又在寫實里面,融進了現實主義的一些成分,所以西方又能接受。他找到了非常合適的一個點。”批評家栗憲庭如是說。

劉小東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個細節,使用寫實或者照相寫實的手法,將場景反映到畫作中,這些場景不包含劉小東的明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態度,他只是在“冷眼旁觀”。而這些看似普通的作品,卻總能在無聲無息中向人們訴說著背后的故事。“我只相信我看到的,我不相信教科書,我看到了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想把它們畫下來,就畫了。”劉小東這些話簡單到似乎如同人為什么吃喝拉撒的問題一樣,想了,就做了??刹煌氖?,這些簡單的生活場景,經過劉小東藝術思維的構造,得到了升華,透露著十足的藝術氣息。

“這個世界是一個荒誕的世界,我把看到的,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別別扭扭的場景。”劉小東很獨特地把自己的作品評價為“別別扭扭”。他平靜地說著這些, 眼里寫滿了認真。著名畫家陳丹青曾高度評價過他:“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畫的時候,我就意識到,中國出了個天才。許多我想做做不到的事情,他都做到了,他總是能打破教條,給當時沉悶的中國油畫界帶來新的東西。”

真誠、執著、虔誠。這樣的字眼形容劉小東的生活態度再合適不過,同樣這也是他的藝術態度—他的畫作幾十年如一日地關注大時代變遷給普通人的現實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我所做的,只是通過記住幾個真實的人,讓人們看到善與惡的存在。我的生活態度就是如此,藝術態度就是生活態度。我會一如既往地自由生活,自由創作,讓我的藝術可以自由發展。”

“我喜歡一大幫人吃完飯喝喝酒聊聊天,以前喜歡,現在還是喜歡。”提起朋友,劉小東眼中就滿含笑意,人變得格外爽朗,“就像我喜歡吃東北的溜大腸,不會因為我有了一些名氣而發生改變,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電影是“第三只眼”

10月,第48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揭曉,記錄藝術家劉小東及家鄉金城的兒時玩伴的影像作品《金城小子》獲最佳紀錄片提名。

這已不是他和電影的第一次接觸。早在2006年,他參與策劃的《東》就獲得了歐洲藝術協會及意大利紀錄片協會大獎,參與策劃、與賈樟柯合作拍攝《三峽好人》,獲意大利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出演王小帥的電影;今年,侯孝賢更是為其量身定做了紀錄片《金城小子》,記錄了劉小東返回家鄉創作《金城小子》一系列26幅畫的全過程。

“單純用畫僅僅能反映一個片段,我所能傳達的是很有限的,在很久之前,我就開始認為電影是‘第三只眼’媒介,他可以記錄我創作的全過程,也許,可以包含傳達的就更多。就是這樣一個想法,我開始參與電影。”劉小東頓了頓,“當然,有時候,也是給朋友幫幫忙。”

電影的話題仿佛勾起了劉小東的回憶。大學畢業考研究生的時候,他考過一次北京電影學院,沒考上,就放棄了。“因為我發現,我更熱愛畫畫。”但電影和他的緣分并未停止。“電影、攝影、文學、戲劇,這種文藝類的都是兄弟姐妹,有時候一起參與參與,挺有趣的。我做事情都要有興趣作支撐的,沒有興趣的事情我不會去做。”

家是人和藝術的靈魂

《金城小子》一系列26幅畫是在劉小東的家鄉金城創作的。劉小東的這次返鄉創作,不僅僅是對家鄉生存狀況的反映,更是其靈魂的一次回歸:“人在不斷往外走的時候,也需要回家,因為往里走,才能知道你是誰,你是什么樣的人,你的根源是什么。”

在北京,劉小東有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三口之家:夫人喻紅與劉小東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求學時相識,現在與劉小東一樣,在中央美院任教。女兒在中央美院附中學習,有意去美國留學。

提起女兒,劉小東父親的慈愛溢于言表。“我女兒長得很像我。”劉小東臉上寫滿了欣慰與驕傲。“她想去美國學習,我就支持她,在中國學了那么多年不膩嗎?去外國看看世界挺好的。也許很多人會認為以后回國會跟不上,但是,我認為,能留下的藝術最終會被留下?,F在,只要女兒有興趣就好。”嘴上如此說,但劉小東的神情中分明透露著萬分不舍。

“舍不得是我的事。我不能因為我舍不得,就阻礙女兒的興趣。在我看來,興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尊重女兒的興趣選擇,就像我父母支持我的興趣一樣。如果當初我父母阻礙我了,我們就不會坐在這里了。”劉小東神情凝重起來,“我要做的,就是給女兒一個家,讓她知道,這里永遠都是她的歸處,以后女兒累了,這個家還可以給她靈魂的寧靜。”

此時的劉小東,一改往日的藝術家風范,向我們呈現了一個普普通通但真真切切愛女兒的父親的形象,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父親。這個直率、質樸的男人,在北京初秋溫暖的午后,就這樣笑著、想著他的女兒。

對話劉小東

我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記者這么多年來,你一直堅持做你自己,打破教條,是因為執著嗎?

劉小東:不能用執著來形容。大家總覺得事情都要堅持,人生沒有什么要堅持的,也堅持不久,是有興趣才能維持,沒有興趣就沒有“堅持”這兩個字,有興趣自然就會愿意去做。沒有興趣,我讓你堅持嫁給一個人,你能堅持一個月嗎?

記者那你創作選材都出于自己的興趣?

劉小東:對。很多時候,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一些場景,突然,我覺得很有意思,于是,我就去用畫把它記錄下來,不然,我是堅持不下來的。很多時候,比如,我去年去了一個部隊,看到很多人在戰斗機模型旁打牌,很多人在旁邊看,我感覺很有意思,就連續半個月每天都去畫。我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記者現在有很多人不是為了興趣而從事藝術,反而是因為藝術本身之外的一些原因,你怎么看待?

劉小東:我舉一個例子,現在很多學生為了考大學,就選擇藝術專業,其實他們的選擇不是很好的選擇,現在招生量那么多,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搞藝術,也不需要那么多人搞藝術。我認為搞藝術會把人培養成一個很有野心的人,至少是很有文化野心的人,但是這個社會不需要那么多具有文化野心的人,而是需要很多干別的活的人,要知道別的事情也非常有趣。藝術僅僅是這個社會組成的一部分,選擇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真正的興趣。我覺得興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記者你在藝術創作中有沒有遇到坎坷?有的話,是怎樣化解的?

劉小東:時間會幫助你度過很多困難,所以坎坷是很正常的。像人的心情有時好有時不好,但是時間會解決一切,所以就是要不停的工作下去,一切問題就能夠好解決一點。所以搞藝術除了要多想,也要多動手,藝術是要全方位的,不是一個單向運動。

記者現在藝術品市場很熱,藝術品價格也不斷走高,你的作品一直受到熱捧,那你會不會擔心市場的衰落呢?

劉小東:懂我的藝術的人,不會因為這個行業的興衰而減輕對我作品的興趣,但投資性的繪畫者、投資性的收藏者,他一定會隨著行業的衰退或者是興盛而減少或者增加。這不是我們創作人應該發愁的事情,藝術永遠會有的,收藏也是永遠會有的。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