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沙龍】商業之道 重塑倫理 滴水石穿 ——“總有一種令人敬重的力量”之四
在商業領域中建立經濟與正義、人道相一致的理想秩序,不僅能促進經濟良性循環和持續增長,而且能使商業起到激勵和促進每個人滿足需要、發展能力、完善自我的作用。在中國商業文明最為璀璨的上海外灘,徐浩然、陸新之等『把脈』中國式商業流行『病癥』,深切感受到現代商業倫理的建構,不只影響家國的繁榮,更關乎個人的發展。
在商業領域中建立經濟與正義、人道相一致的理想秩序,不僅能促進經濟良性循環和持續增長,而且能使商業起到激勵和促進每個人滿足需要、發展能力、完善自我的作用。在中國商業文明最為璀璨的上海外灘,徐浩然、陸新之等“把脈”中國式商業流行“病癥”,深切感受到現代商業倫理的建構,不只影響家國的繁榮,更關乎個人的發展。
更新觀念,共筑商業共識
兩千余年來,我們能看到的景象是,在輕商的儒教文化背景下,中國從來沒有獨立的工商運行體制,商業從來是依附權貴。費正清就曾說過,中國商人最大的理想就是,他的子孫不再是商人。即便到了晚清,先進如張謇,亦把自己的下海經商稱為“舍身喂虎”。
對話嘉賓 徐浩然 、 盧敏捷、陸新之、向熹
在徐浩然看來,這種非常輕視商人階層的傳統思想,自然排斥社會形成商業的倫理體系、倫理價值觀。而這種混沌的商業文化,容易導致價值混亂,于是“毒奶粉”、“瘦肉精”事件叢生。
長期從事商業觀察的陸新之認真梳理改革開放以來的企業家階層。他認為在制度未健全與觀念未革新的年代,企業家是一個高風險職業,“真正能夠洗白的、 浮出水面的或者被大家接受的,為數寥寥,比如馬云、李彥宏。不能說它是原罪,但這確實經歷一個制度的變化,必然會有零規則和潛規則的沖突。”
市場經濟需要企業家更新觀念,共筑商業共識。面對商業底線不斷降低的外部環境,有先見的企業敢于打破桎梏,積極行動。盧敏捷認為一汽-大眾奧迪始終堅持自身的標準與品牌價值,也一直在實踐著“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如一汽-大眾奧迪綠色駕駛訓練營,從2008年的“綠色駕駛”奠定環保公益基礎,到2009-2010年的“低碳生活 低碳源頭”樹立環保引領者形象,及至今年探訪新能源源頭、探尋未來新能源,奧迪擔負起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和責任感。
除了對品牌自身的要求,盧敏捷說:“一汽-大眾奧迪希望通過自身持之以恒的行動,傳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理念,并影響與倡導公眾實現這一夢想。”正如奧迪最具進取魅力的用戶形象,他們不僅是事業成功人士,還是以創新力和責任感不斷為社會帶來多種正面價值、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未來、贊賞變革的魅力同時與他人分享這種魅力的社會主流精英。
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公關總監 盧敏捷
在迷茫中突破,在積累中領先
在互聯網時代,傳播技術的革命性發展,使得公司的商業形象直接關系公司的存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倫理是商業與社會關系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倫理的靈魂和核心。“不要說商業倫理,我們家庭倫理、職業倫理等整個社會倫理都有問題。”在徐浩然看來,商業倫理不可能存在真空當中。商業倫理是整個社會倫理在商業領域里的一種表現。
“在公眾倫理里,商人天生就帶有原罪,包括不義之財,這個概念根深蒂固。”陸新之說中國商人的創富,自覺與不自覺地讓“整個過程是灰色偏黑”。徐浩然相信,真正商業倫理的建構,取決于我們社會公眾價值觀導向的一種逐漸清晰。“社會倫理清澈了,商業倫理這個水自然會清澈。”向熹確信,所有的商業發展都是基于對舊制的一種改變。從按手印到信守合同遵守法規,都是一步一步從不規范走向規范。先破壞,再建設,很多時候成了商業發展的一種社會風尚。“隨著時間的演進,我對現代商業倫理的建構,還是非常樂觀的。”
主動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 領先企業總能在迷茫中突破。他們開始意識到,環境的改善是通過一個個覺醒的企業自身的改變而實現的。一個企業需要取得長續發展,須兼顧到各個方面的利益方能避免各種可能的問題或麻煩。一個不注意節能、環?;蜻`反社會、道德底線、公序良俗、缺乏愛心的企業,即便沒有被政府或監管部門懲罰,亦會因為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不滿而在市場上受挫。
南方周末執行總編輯 向熹
盧敏捷認為,一汽-大眾奧迪所倡導的企業責任,是在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中存在,即全價值鏈本土化。“全價值鏈本土化”引進了奧迪的先進技術、管理和營銷經驗,在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相對落后的中國汽車產業引領了先進的行業標準,從各個環節提高了行業的整體水平。而從國家利益層面而言,盧敏捷說,全價值鏈本土化也實現了培養人才、積累實力的可能性,并創造了更多的產值、稅收和就業機會。“這是一種責任,更是我們做很多事情的基礎。”
信仰的缺失或錯位,導致企業行為的放縱
沒有敬畏,心無禁忌。在資本的驅動壓力下,中國企業家極度重視規模、利潤,卻容易忽略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不少企業行善,也成了一種變相商業謀利活動。“我們生活在一個過度商業化的環境里,心無信仰,惡的種子就會肆意生根發芽。”
“信仰的缺失導致企業行為的放縱。從某種程度上講,很多企業家不是沒有信仰,是信仰錯位,他們信仰一件東西,那就是金錢,賺到錢才算本事。在這種價值導向下,時間愈久,難免成為拜金主義者。”在徐浩然看來,正是缺失關乎靈魂、精神的信仰,很多企業家丟失了企業的本質,不具備企業家精神。
商業觀察家 陸新之
陸新之看來,信仰很重要,制度治衡,才是防止企業家作惡的根本所在。向熹注意到,缺少價值觀、法制等平衡機制,中國企業可能都是在尋求野蠻增長,“只有野蠻才可能活得更好,道德倫理是下一步考慮的問題。”
毫無疑問,企業家階層已開始成為我們社會的中流砥柱,亦是最具話語權的群體之一。優秀的西方企業家們,除了致力于讓企業長青同時自己獲得財富以外,還在時刻地探究生命的終極意義。于此,才能養育出現代商業所需的企業家精神。
什么是企業家精神?在盧敏捷理解中,至少具有創意、前瞻性和遠見卓識的企業或個人,是社會“進取”的典范。他不只是抱怨,更多的建樹。“進取是奧迪品牌的核心價值觀。Progressive這個詞源自拉丁文,含義為‘先驅性的、先進的、復雜巧妙的、具前瞻性的、有創意的和有遠見卓識的’。而這也正是一個卓越的企業家應該具備的品質。”
盧敏捷說,“對奧迪而言,進取精神意味著在客戶提出問題之前已經找到解決方案。而內在的對于創新和技術進步的進取追求是我們為商、為贏的基礎。我們的進取心還延伸到其他很多領域,代表著品牌的特質和情感的連接。最終通過奧迪品牌的精神和產品的體驗,我們希望商業不僅做到順應社會的變更,還要積極地塑造未來,推動社會進步。這也是企業家所應該擁有的。”
品牌戰略與管理專家、奧迪英杰匯成員 徐浩然
強調企業家精神,最基本一條:企業要用真正的市場邏輯去賺錢。這是建構中國現代商業倫理往往最容易被遺忘的。著名經濟學者張維迎說過,“市場邏輯說你只有給人創造價值你才能賺錢。強盜的邏輯說你不需要給別人創造價值,你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你就賺錢了。”
沒有現代精神的商業倫理,商業則是一團無望的爾虞我詐、生死無常。有所作為的企業家不會坐等一套完備的倫理體系的降臨,他們以執著的態度,創新行為,標桿著行業的高度。與其抱怨,弗如行動。是的,個體也是環境,改善個體倫理的細胞,就是在編制有機、有序的商業環境。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