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香港新青年
15年前,香港少年步入了自己的時代。生長在英港社會的他們,及笄青年,在一種新的框架中完成了人生的事業轉向。15年間,兩種環境的碰撞,兩種體系的融合,身處時代變革的他們,發生了哪些變化?本專題走近香港菁英會,專訪知名新聞女主播吳小莉、香港名門之后霍啟剛和施榮忻、在港白手起家的社會新貴洪為民……留下了這群代表香港新一代精英階層青年人的敘述和影像。
15年前,香港少年步入了自己的時代。生長在英港社會的他們,及笄青年,在一種新的框架中完成了人生的事業轉向。15年間,兩種環境的碰撞,兩種體系的融合,身處時代變革的他們,發生了哪些變化?本專題走近香港菁英會,專訪知名新聞女主播吳小莉、香港名門之后霍啟剛和施榮忻、在港白手起家的社會新貴洪為民……留下了這群代表香港新一代精英階層青年人的敘述和影像。
1
它在15年后的樣子看上去更加繁榮,一塊在南中國的遼闊版圖上真正只如彈丸一般的小地,像一臺超級功率電泵,吐陳納新,響遏行云。
第一排左起香港菁英會會員 蘇凱恩 香港菁英會執委 廖偉麟 香港菁英會主席 洪為民 香港菁英會會員 顏麗儀 香港菁英會會員 陳詠淇第二排左起 香港菁英會副秘書長 黃麗芳 香港菁英會會員 鄭燕華 香港菁英會會員 陳偉倫 香港菁英會會員 陳龍盛 香港菁英會執委 羅家遠 香港菁英會會員 張詩培(趙衛民 楊子/圖)
它的街道仍舊不過丈寬。商鋪琳瑯,人頭攢動。 每天, 內地居民像潮水一般涌過深圳關口,沖向那傳說中隨心所欲的購物天堂。
這樣的街市,這樣的人潮中,港地自己的居民夾行其間,標準或帶有各省方言痕跡的普通話交聲參耳。大多數時候,港人仍然不難辨別。他們市井會市井得很徹底,像TVB中那些永遠懶散而雞零狗碎的小街市民;他們貴族也會貴族得很靠譜,精英教育,英紳范兒,衣裝筆挺,禮儀周全,那是一種沿襲自不列顛群島而又十足香港的完美至極。
市井中的香港是那個香港。市井之外的香港又是別樣風情。灣仔的海景建筑在這座城市里顯得居高臨下、傲然群雄。海風粼粼穿樓過宇,熱鬧是熱鬧,骨子里流淌的是一種自由、理性而又程序化的嚴謹和豁達。
這里的高樓上仍然印刻著霍英東、李嘉誠這些開山一代的痕跡,每天穿行于此間的人卻已經是他們后一輩的青年。兩個時代, 不同輩人,自然是相差甚遠。前一輩港人在小地崛起的大浪開闔里連橫合縱,他們的后來者或享有養尊處優的少年生活,或生活于繁華背后的夾道籠居……
霍啟剛 香港菁英會副主席。1979年生于香港。牛津大學PEMBROKE COLLEGE(每年全球只招100人)經濟學和管理學學士。2002年與朋友成立啟事業顧問公司MINT?,F身兼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香港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全國青聯委員數職。(趙衛民 楊子/圖)
在這里,9月15日。前特首董建華出席了一場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論壇開幕式。近15年前的早些時候,時年60歲的他置身于相同的地方,翻篇了不管對個人還是社會都意味深長的另一個開始。眼下,9月份的香港已經沒有當時中暑七月的熱氣蒸籠,空氣中浮泛薄涼。眼及之處,最大的不同,是董建華變了。一晃年近耄耋的他, 體型胖了,人也老了。
這是一場冠以"2011博鰲青年論壇(香港)的"轉型中的亞洲經濟:青年人的使命和角色"的開放式論壇,參與主體是香港和內地各領域的精英知識分子及大學生代表。在方寸之地香港,這樣的場合足以聚集包括董建華、 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行政長官唐英年以及因公離港的現任特首曾蔭權委派的代表,這些香港政界頂層人物。香港的自由和開放或者也在這里有所體現。臺上只列放著幾排簡易凳席,所有的嘉賓依次而坐,毫無遮攔,一舉一動都看在臺下數百上千名的聽眾眼里。同臺就坐的另一邊,是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代表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這樣另一些名目且重的出席者。主持人吳小莉對臺上的人一一進行介紹。單從言行舉止上,難以分辨昔日涇渭分明的兩地人群。
吳小莉 香港菁英會副主席。著名新聞女主播,香港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出生臺灣。1988年考入臺灣“中華電視公司”,從而開始投身至今已經十余年的新聞工作。1996年鳳凰衛視開播,成為其當家主持。在華語電視圈內,具有廣泛影響。(趙衛民 楊子/圖)
1997年至2011年,時隔將近15年。首任特首董建華確實都老了。尤其是出席這種各方青年濟濟一堂的場合,他自己都調侃自己"沒有資格"。當然,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他,顯然比那個被歷史銘記的交接時刻操著更為流利的普通話。
唐英年卻不同。和曾萌權一樣,他們都是極具代表性的港人形象。曾蔭權標志性的領結已經深入人心。唐英年語速緩慢、思頓連連,"如何開拓市場,打破有形或無形的貿易投資壁壘?如何更好地強化地區之間的監管合作?如何促進區內建設基礎設施的互聯相通?如何實現區內比較優勢和合理的成就?如何在創新科技和創意文化中發掘和發揮亞洲的潛力和優勢……"一連十個"如何"講下來,在冷氣咝咝嚀嚀強勁吹送的大廳里,唐英年的額頭已經泛上一層薄汗。顯然,他鮮少講普通語,抑揚頓挫并不是他所擅長的表達方式。
洪為民 香港菁英會現任主席。2008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從業二十余年,香港IT行業知名企業家之一?,F任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香港昊新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和執行副總裁 (趙衛民 楊子/圖)
2
論壇開始之前,霍啟剛在場外兜轉了好幾圈。在外界尤其是內地坊間,他是個十足的公子哥兒。他與女明星或者奧運冠軍談戀愛,是娛樂新聞的??秃皖^條。再加上有一個曾居香港實業家之首的爺爺霍英東,一個身任香港奧委會主席的父親霍震霆,在一般性共識里,這般出身顯赫的富二代,除了身無長物基本就是游手好閑。這天的霍啟剛和坊間傳說的那個形象卻判若兩人。他出現在會場的身份不是外界熟知的娛樂名人,不是子承家業的霍英東集團副總裁,不是兼具半官員性質的全國青聯委員,而是香港菁英會副主席。
香港菁英會和博鰲亞洲論壇一起,是這場博鰲青年論壇(香港)的兩個共同聯合主辦方。如果不是想到這個受過純正英國教育、具有牛津大學經濟學和管理學雙學士的年青人已經是身價高企的霍氏繼任人,身為副主席的霍啟剛在場外行走時,與論壇場內的大學生代表并沒有一眼望去的明顯差別?;魡偵碇此茖こ5暮谏鞣?,年輕的臉龐上,除了年輕之外也讀不出過多內容。他在走道里來來回回,與來往熟人極少交流,甚至也沒有引起各方媒體的關注??蜌舛驼{地掃行了一圈會場后,消失在人群之中。
白富鴻 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第三任主席。香港燕之家燕窩專門店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香港“太平紳士”、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趙衛民 楊子/圖)
3
吳小莉這天早上六點就起床了。作為香港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兼知名新聞女主播,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吳小莉的狀態依然光彩照人。在這位來自臺灣的新聞主播身上,知性向上的氣質與她的年齡呈倒幾何數增長。她舉手投足洋溢出來的快樂和熱情,讓這個清晨的混沌蒙昧也難免不被感染。自1993年加入鳳凰衛視中文臺后,現在的吳小莉早已在香港立業成家,成為華語圈最具影響力的一名新聞界業內好手。
吳小莉在自己的便簽本上記下密密幾頁紙,筆下的有些內容其實已經爛熟于胸,她還是用繁體字標識出來??傊?,作為這天博鰲青年論壇(香港)的開幕儀式主持人,她在非常認真專業地避免出現預見性紕漏和差池。吳小莉已經算不清自己主持的會議論壇有多少場,這場卻與眾不同。一直以來,吳小莉和與她同道的香港青年,比如霍啟剛一起,依靠私人人脈邀請一些知名人士舉行零散的溝通和交流,致力于促進和提升香港青年的社會發展。在她看來,做青年工作比做節目可以讓她更加投入、更加感性,更加愿意分享自己內心的成長經歷和激情。
"因為你明白他們求知若渴,是一張張剛起步的彩畫,你給他們什么顏料他們就可以畫出不同的世界,我們就是在給他們增加一些顏料,我們主要的目的也是希望給后面的青年多一點色彩畫出自己的天空,所以我們在建立一個平臺,因為我們也有這樣的能力、時間和經歷。"吳小莉曾經也是這樣一張潔白的畫紙。畢業于臺灣輔仁大學新聞系的她正是在香港這個以自由著稱的社會中描繪出了成功人生的現實色彩。從臺灣到香港,有過一段"青澀歲月"的吳小莉現在早已是新一代香港人成功發展的代表。
施榮忻 香港菁英會創業主席兼榮譽主席。香港恒通資源主席施子清幼子、香港恒通證券董事總經理。曾與恒基兆業主席、“亞洲股神”李兆基之子李家杰等人發起創立了“愛心俱樂部”、百仁基金。熱衷慈善,多角度參與香港社會發展。(趙衛民 楊子/圖)
采訪在香港會展中心的高層進行,從落地的玻璃俯首遠望,滔滔香江水邊,重型機械在建筑工地上起落夯行。外圍的港人步履匆忙,在這里吃一頓飯最好幾分鐘解決,咖啡館的午后時光,不好意思,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人只怕難有空檔享受悠閑。對于吳小莉來說,半個小時的采訪安排,幾分鐘的差離亦要剔除。鏡頭移開,她脫下行走江湖的高跟鞋,一雙小平底讓她整個人登時放松下來。作為香港菁英會副主席,博鰲青年論壇(香港)開幕式主持完畢的下一站,她要回到位于新界工業園的鳳凰臺里。香港本土的老牌電視臺TVB日漸式微, 亞視正面臨破產傳言。鳳凰衛視,這家在香港以另類而居的普通話電視臺和她的副臺長吳小莉一樣,以新聞節目著稱。從那里,全球時事新聞被很多類似吳小莉式知性而又親和的方式播放到華人世界的千家萬戶。
4
也許,霍啟剛在明天會再一次成為娛樂新聞頭條,也許,吳小莉當天下午就會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播報某條重大新聞。而今天,在博鰲青年論壇(香港)會場,他們都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一位身型挺壯的年青人。他看上去比霍啟剛和吳小莉年長,他的著裝比他的身姿更加挺直。一棱一線都細精妥貼, 和他的頭發一樣,紋絲不亂,簡直無懈可擊。
他叫洪為民,香港菁英會第四任主席,2010至2011年年度,香港菁英會常務管理人。
洪為民和他帶領下的菁英會工作人員為這次論壇忙乎了數月之久。4月份,洪為民出席位于海南的博鰲亞洲論壇之后,他們便開始了博鰲青年論壇(香港)的準備工作。僅僅為期一天的論壇,準備起來實則相當緊張。與博鰲秘書處談定議題,推進流程,一絲一毫都不能有差池,還有要邀約的出席嘉賓,嘉賓的份量決定了論壇的影響力,這也是整個論壇最無法掌控的一部分。從七八月份開始,洪為民與菁英會會員一起,開始拿著名單一一聯系。
這天確實重要,當一切準備就緒,成敗在此一舉。洪為民身后簇擁著他的團隊成員,香港青年聯會副秘書長蘇凱恩是他的隨行。著裝顏色幾近相同的一行人,五六成群快步走過,從香港會展中心的一樓至四樓來來回回多少趟,他們自己也記不清楚。因為現場的情況需要他們了然于胸。洪為民一直精神奕奕。上海出生的他普通話講得極為標準,應對內地媒體亦字正腔圓,從容親和。
如同他的上任、第三任菁英會主席白富鴻一樣,洪為民亦任期一年,這一年中,他基本要卸下自家事業,將絕大部分時間投入菁英會的運作和管理。下一屆是誰, 現在尚未可知,不過,從這天的博鰲青年論壇(香港)可以看出,洪為民的工作盡職盡責,成功圓滿。盡管目前為止,香港菁英會的主席任期均為一年一屆,它的創業主席兼榮譽主席施榮忻卻極其希望洪為民能連任,因為對于這個在外界具有某些非議的團體,洪為民出任主席的背后,還有著更深層的特殊含義。
5
2006年春季的一天,吳小莉、香港恒通資源集團施榮忻、香港莊氏集團接班人莊家彬等人陸續接到一個電話。致電者是中央政府駐港辦公室副主任劉瑞,電話中說,5月份在國家行政學院有一個學習班,在北京學習一周,詢問大家能否抽空前往。接到電話的人有二三十個,年齡在29至31歲間,基本如約成行。其中,有人經常往來內地,有人是第一次去到北京。施榮忻出發之前在心中打了個問號,又加之公務忙碌難以脫身,就去征詢身為香港著名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的父親施子清。父親的回答是:"去!工作轉交給哥哥,你當然要去!"施榮忻現在想起這一幕,依然覺得慶幸。如果當時因任何一方原因與學習班失之交臂,都足以讓他后悔至今。
吳小莉形容自己進到學習班的情形,"如同重返校園一般奇特"。"那時候我們一批人去到學院,大家都在工作這么久后還有機會回校園,回到校園又一下子就接觸到比較頂級的學習內容,這種機會很是難得。"這是國家行政學院舉辦的第一屆面向香港青年學員的高級學習班,課程安排從內政外交到經濟發展,均有涉及。吳小莉回想,"大家在那里重新去上課,一群人被圈著,晚睡早起,早上七八點鐘起床到下午五點下課,和在香港很不一樣。還有普通話和廣東話的適應,上課的時候用普通話講課,也要用普通話發言,這也是滿場爆笑的一個點。學員都是香港各行各業的翹楚,有各自的專業領域和工作,但在那里大家都只有一個身份—學生。學院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每節課結束后我們要有學員代表發言。在那里,大家都代表著香港青年,當然不能輸人,太不靠譜肯定也對不起‘香港青年’這個名號。而且我們是第一屆,如果做得不好,國家行政學院也就不會再收我們了。"
施榮忻的感覺和吳小莉迥異而又相同。吳小莉自身做媒體,對國家的內政外交事務在日常工作本身就接觸很多??v然這樣,她仍然覺得收獲很大—"外交部官員來談整個中國的周邊形勢,我覺得非常具有現代感和時代感,這種知識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而對于更多的香港學員,到內地學習就是一件新鮮事,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接受的都是純英式教育,去美國讀書的人在比例上都不占多數。這種情況下,施榮忻對在北京的學習亦是感到新鮮而好奇。當時他的普通語遠不如現在靈光, 不會說出"啥"這種地道的字眼,首先那是一個絕佳的語言鍛煉機會。一周時間里,他還接觸到了比普通話更多還不甚了解的東西,比如讓吳小莉也受教頗深的中國外交,比如中國內地的稅務和法制制度,以及如何去跟媒體交往相處。施榮忻對培訓老師的印象也很深刻, 例如講授經濟的韓康,"都是直接與國家領導人對話的頂級教授。這些教授讓我們在不同的背景和時光隧道里學到不同的東西,那是感覺在一般情況下學不到的內容"。學習過程中,培訓班學員還拜訪了全國政協和統戰部等這些在香港并不存在的機關單位,全是最大的領導出席接待。
不管在香港從事何職,或者出身何處,此時此地,所有的人都成為同學,都開始以"同學"相稱?,F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周波是他們在當時的"副校長"。
全新的事物和環境,在好奇的打量和緊湊的學習中,時間轉瞬即逝。校園本就是最容易產生和延續感情的地方。一個集體就此分離,實在于心難忍。培訓結束時同學們便達成一致:"不如創個會!"縱使香港已經有眾多類似于"香港青年聯合會"這樣資深而知名的青年團體,學習班對于這個會還是被賦予了它的獨特之處。它將不是一個單純的社會青年團體。它的能量應該和美國那種 " 百人會"的能量比肩,要能把自己的角色融入進去,齊聚社會精英對香港發聲,讓香港的青年知道并推動國家發展進程。自稱"精英"自然難出其口,變通之后的名稱叫作 "香港菁英會"。
6
2007年5月16日,香港菁英會正式成立。國家行政學院第一、二期香港高級培訓班總共56名學員成為它的創會會員。一方面,菁英會成立之初,港人就不斷存有質疑;另一方面,舉辦活動時,贊助者眾,經費不愁,還得到了官方支持。香港菁英會的發展至今不過四年,會員達到四百余位,但只國家行政學院每年兩期的學員量無法完成它積攢能量建立一個智庫,承擔“促進兩地人才和文化交流,為香港發展和國家未來集賢聚能”的使命。于是,浦東干部學院、中華文化學院,以及青年政治學院等其他三所中央級培訓院校都被加列進來。
這樣的菁英會在香港社會的上層青年中產生了號召性影響。菁英會強調會員的實干性。"我們必須要讓有意參與的人進來,但最怕進來前說要做事而進來后啥事不做。干活的人沒位置,不干活的人空占位是我們的悲哀,我們不會取消他的會籍,但我們會讓他的職位不再連任或者請他去別的地方發展。"施榮忻的這番話針已入會會員。如果還沒有加入,那將經歷一個"很重要的選拔流程" 。新會員申請加入,準入門檻異常清晰。先申請排隊,然后去上述四大培訓學院學習班進行學習,這是加入菁英會最明確和必不可少的核心環節?;魡傇?008年去國家行政院完成第三期培訓之后入會。白富鴻2007年先在中華文化學院培訓后成為創會會員,今年又參加了國家行政學院培訓班。這樣一個校友會式的入會標準,把每年有意加入香港菁英會的兩三百名申請者劃分在楚河漢界。同時,它的準入性質也決定了它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及國家行政學院的連帶關系。確切地說,這兩個中央級行政單位是香港菁英會的官方支持機構。
施榮忻說,"我們這個會經常被別人說什么富二代、富三代,但你想想我們的會員很多都是從基層做起,比起那些大財團,我們作為一個小團體實在渺小不過。但我們贏在一個熱心和會利用時間去為香港青年做事。我們不缺錢而是缺人才。我當時跟我們的創會者和主要成員討論過,我們不能做成有錢就有位置的團體。這里面誰干活最多,誰就擔當了責任。"香港菁英會也深知外界對它們這個新興團體的八方評價。"洗腦"這樣的詞被摜于他們面前。吳小莉將此看得簡單直接,"我們當時希望保存大家的同學的情誼,再加上大家都喜歡學習,所以希望能夠延續一種學習精神。其實上培訓班的條件也不是入會標準,因為去參加培訓的人已經經過篩選,這能讓各行各業優秀朋友都參加進來。"
香港菁英會成立至今,主辦或聯辦了眾多與內地互通有無的活動。2007年是以香港回歸十周年契機的活動,2008年是以內地改革開放三十年為主題的精英論壇。從去年至今,最近一年的活動主要包括"2010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香港論壇"、"神州搵好工—內地名企招攬香港大學生實習計劃"、"2011年華菁會北京訪問團"以及"2011香港大學生軍事夏令營"等。自2009年起, 博鰲青年論壇 (香港)成為香港菁英會一年一度工作中的重頭戲。"博鰲"二字的影響力足以將這個活動從甫一開始就推上廣受關注的位置。而菁英會的“精英性”也將這個活動反哺得異常高端和具有話語權。
7
從旺角到中環,全是讓香港這座"欲望都市"名符其實的現代購物大廈。街旁店鋪卻是另一番風情。那些擠擠挨挨、濃濃艷艷的招牌,有些跟隨時代變換,有些則百年保持原樣。放眼望過去,恍如百年前內地的上海灘,真是百般民國風情。洪為民遞過來的名片和那些招牌有著異曲同工的香港特色。同樣寸土寸金而又醒目鮮活。名片上列滿了洪為民在香港菁英會和其他不同機構擔任的21個職位。這其中,不包括洪為民本身的事業。
洪為民生于上海,1984年進入香港理工大學數學系求學。1988年畢業之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美國軟件公司DataCheck公司程序員,用兩年時間升至市場及研發部經理。1989年,20歲的洪為民開始自主創業。兩年間事業初見成效的洪為民不僅和朋友合伙創辦公司,還乘熱打鐵獨自創辦慧智顧問有限公司,開始專門為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這樣在香港的大型公司提供電腦顧問服務?;壑前l展穩定之后,1996年,洪為民又加入美國電報電訊,任亞太區系統集成經理。此后,他還在歐洲最大電腦服務供應商、飛利浦附屬源訊公司擔任亞太區副總裁。和眾多內地的IT創業者一樣,身在香港的洪為民身上也極具折騰因子。2006年,洪為民又開始重新創業,與數名伙伴一起創辦昊新有限公司,為國際大型企業提供偏離IT行業的財務外包服務。
在香港近三十年,洪為民工作之余,還修讀取得了英國赫魯大學商管碩士和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文學碩士。不管是事業成就,還是自身修為,兩方面都全力拼博的洪為民在香港社會得到了識別和認同。他是2008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也是當仁不讓的香港新晉新貴。2010年起,洪為民當選并出任香港菁英會主席。大半年做下來,創會兼榮譽主席施榮忻極為贊賞他的才能,當然,也更看重洪為民在這個團體甚至整個富有階層背后所代表的正面意義。
"外界說我們都是富二代。洪為民白手起家,他任主席就沒有這個顧慮。我們不能做成有錢就有位置。我們不稱贊富一代,我們也不排斥富二代。我們不管對方家里是否有錢,把干得好的人推上去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創會時建立的一個路線。當然,這就像我們編織一個衣服時, 要看誰更適合穿。都是為了社會,我們都是為了多一個平臺讓更多的朋友參與社會。"施榮忻這樣說。
現在的洪為民儼然是與吳小莉、霍啟剛和施榮忻這些名人一樣的"社會活動家"。從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香港交通安全會副主席,到嶺南大學校董會審核委員會委員……他在香港、北京和廣州等地的眾多團體或者半官方機構中擔任會員、參事或者董事主席。離以前那個前往香港求學的洪為民最為遙遠的轉變,是在2007年,他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更多地參與到內地的官方體制之中。
同樣與內地緊密對接的還有更加香港的本土"紳貴"。洪為民上一任的香港菁英會主席白富鴻是香港"太平紳士",一種源于英國,由香港政府委任民間人士擔任維持社區安寧、防止非法刑罰及處理一些簡單法律程序的職銜?,F在的他,也是廣東省肇慶市政協委員?,F任家族企業分支、香港恒通證券董事總經理的施榮忻則是深圳市政協委員,此前他還在貴州省政協任職。2008年,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施榮忻見到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施榮忻說:"我是貴州省政協委員,秘書長您在貴州長大?,F在香港的青年朋友需要更開闊的思想和平臺去認識和了解我們的國家,希望得到你們的支持。"正是這場會面和交談,成為博鰲青年論壇(香港)的開端。
8
港人有顯明的港式生存法則:賺錢多少,一靠運,二靠命,三靠自己努力。那些住在半山的富人,也是靠自己奮斗起家!從15年前最初彌漫一時的"大逃亡"情緒,到現在十余年過去,金庸在五年之前說過這樣一句話:"香港十年,最大的變化,就是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所以,它能包容各種力量,在相互的有序博弈中,求得社會的平衡。"也似港人無則加勉有則勤之的生活理念,昔日在那些在港市中成長的少年,用幾近自然的方式完成了融合轉變?,F在的他們志在關心兩岸時政,推崇包容共濟。
開幕儀式結束,董建華離場。門外守著熟知或生泛的港內外各家媒體,長槍短炮架在當頭。"特首,看這里"、"董生,說兩句"……類似的聲音一瞬間此起彼伏。董建華在人群的簇擁下,徑直走過……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