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上流】洪晃 崇拜工藝與細節
洪晃,章含之的女兒,文人章士釗的外孫女,時尚雜志出版人。對經典奢侈品牌了如指掌,常以社會名流的身份出席各類時尚晚宴和社會活動。
洪晃,章含之的女兒,文人章士釗的外孫女,時尚雜志出版人。對經典奢侈品牌了如指掌,常以社會名流的身份出席各類時尚晚宴和社會活動。
洪晃以其老辣的筆頭,在網絡上留下持久的聲譽。她名門之后的身份,她時尚雜志的掌舵人位置,讓她更多接觸品牌。事實上,她對經典奢侈品牌了如指掌,搭配套裝的愛馬仕絲巾,迪奧的馬鞍包,香奈爾的口紅,她甚至還能介紹優秀的設計師,比如蒂凡尼的西班牙設計師Elsa Peretti。她經常以社會名流的身份,出席各類時尚晚宴和社會活動。對奢侈品牌的觀察與評價,當今中國,恐怕她是最合適的人選之一。芮成鋼在自己的微博中表示:愛馬仕為錢最多的中國新富們最鐘愛的炫富利器。愛馬仕被貶成“老女人包”,南京瘋搶LV,被戲謔為“買白菜”。針對芮成鋼的言論,洪晃狠批道:芮先生對奢侈品的言論充分流露出他對這個行業的無知。作為一名資訊工作者在沒有調查清楚事實的情況下指責別人,只能說明他不具備做資訊工作者的條件。至于他說愛馬仕的言論,連愛馬仕都懶得搭理,我就更不用說什么了。
洪晃對于奢侈品的態度,界于女性的愛美之心與知識分子的理性之間。作為女性,她確實喜歡積淀于奢侈品上的質感與美感。洪晃最想擁有的一套衣服,是香奈爾的經典套裝。她也關注每年路易·威登發布的限量包。對高級珠寶,她一樣不可救藥地著迷。“但你知道,它太昂貴了。但不買也可以欣賞,去享受它價值的一部分。”作為知識分子,她迷而不失分寸,自有乾坤。“很多人覺得奢侈品是為了讓人看,實際上不過是自己的享受。”洪晃認為,一件奢侈品最重要的,是需要讀懂它的工藝和意識。她和你說奢侈品門道,會告訴你,拿“那么薄的骨瓷碗吃飯”時,飯還是一個味兒,碗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功能。這是頭一層感受;再會你就明白,“你的姿態會不一樣,感覺會不一樣,包括你咬飯的嘴都會不一樣”。這就是奢侈品帶來的神奇效用。人與人之間在奢侈品上的不同,恐怕就是在這個層面上見分曉了。
上個世紀末,洪晃用800美金買了第一個香奈爾經典菱格包。“對于我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啊,但我太想要了。少女時期遇到文革,心里那種公主勁兒完全沒揮發出來,香奈爾就是給我大小姐的感覺。”
洪晃說,那時候不懂工藝,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什么奢侈品品牌,真正了解還是等到進入時尚行業之后,“越是簡單的東西,工藝與設計越是高明”。她在一些品牌的參觀活動中,看到歐洲人所信守的工藝和精致,比如像Birkin Bag的嚴格工序,陀飛輪腕表的幾百個零件等等。2009年,洪晃到卡地亞參觀鉆石的切割與鑲嵌。這次難得的機會使得洪晃拿著小本子去記錄每一個生產的細節。最讓洪晃感動的是拋光師。其中一個老師傅干了23年。“他的工作,就是把一根棉線穿進要鑲嵌珠寶的眼里面,把鑲嵌之后根本看不見的地方也都擦得賊亮。”“你拋光的部分以后誰也看不見,不覺得浪費時間嗎?”洪晃問這位師傅。老頭看了她一眼說,“一個東西看不見,不說明不存在。上帝在呢。”
在洪晃看來,真正的奢侈品之道,就是“品位”的內涵。這種東西,可以感覺、觸摸,但很難表達。“品位一定和生活相關。我外婆很講究。我們家的肉松,每次都找福建的一個師傅現做,外婆的旗袍沒多少款式,但她非常清楚哪件是哪個裁縫做的,每一件的針腳都要考究。”外婆喜歡的東西,在洪晃的記憶里,除了福建肉松、精致旗袍,還有茉莉花。這些洪晃都喜歡。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