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立意高古 方才玩轉風格

“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边@是郭寶鈞《古玉新詮》一書中對古玉的新解。它亦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的精神支柱。

“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這是郭寶鈞《古玉新詮》一書中對古玉的新解。它亦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的精神支柱。

玉石為美麗的石頭,具備有比石頭還硬的硬度,內部透光,表面平滑,敲擊時聲音清脆,外部光亮,結構致密而沉重等等觀賞特性。而古玉,專指清代以前的玉石刻制藝術品。其為古代美石之泛稱,具有質地細膩、色澤溫潤、瑩和光潔、冬不冰手、夏無激感等優點,遂為世人所喜愛并逐步成為封建禮制的重要表征。為古代中國人所甚為喜愛,亦為中國古代皇室貴族的專用品。

(敬悅/圖)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最喜愛古玉的皇帝,可以首推為清朝的乾隆皇帝。因為古玉承載這它的政治價值,是古代人們道德和文化觀念的載體,他在全國各地,廣為征集民間所精心收藏的各類“古玉”玉石刻制藝術品,親自鑒賞完后,再交由皇室宮廷玉匠。

古人辨玉, 如《禮記》為十一德, 《管子》為九德,《荀子》為七德。漢代許慎將先秦對玉自然屬性的觀察和演繹加以概括和充實,提出玉有五德之說。這五德是“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可見五德不僅包括了玉的質、色、聲、雕等內涵,而且把它們同人的品質結合起來。“君子比德于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比喻,都是古人將玉人格化,并賦予它美和德兩重性格的結果。

(敬悅/圖)

漢代白玉鳥尊一對 高15CM.仿商代青銅鳥尊,鳥首360度轉都是自然威風,周體飯滲,間有朱紅色沁鳳鳥神秘而尊貴. (敬悅/圖)

可以說,古玉不僅是我國最古老的歷史遺物之一,而且是體現中華民族美德和精神的文化載體。2005年出版的《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出版社),全方位展示了中國近百年來出土的近4000件珍貴玉器,每一件玉器都是一段歷史,都蘊涵著特有的文化。

而美玉是自然界對人類的恩寵,中華古玉是杰出的人類文化遺產,高古玉是玉文化的源頭,鑒賞收藏高古玉是認知古代藝術的最高境界,高古玉是東方古代文化藝術品中毫無爭議的頂級奢侈品。自古以來黃金有價玉無價,傾國傾城的和氏璧,一件美玉璧換十五座城池的傳奇演繹,千百年來深入民心,傳國之璽、皇室之珍都離不開古玉器題材。古玉器收藏作為頂級藝術品投資中一項貯藏財富的有效工具,不但可以媲美珠寶黃金在增值保值方面的功用,高古玉收藏還可以彰顯收藏者自身較高的文化品位,體現出藏者自身對藝術和美的追求。

漢代白玉舞人一對,------高5.7CM舞姿流暢,自然樸實,受沁紅褐色,頭螺旋形發髻,曲身翹臀,長袖甩擺,拙實憨態,成對出現極為難得. (敬悅/圖)

漢代白玉蠄紋承露盤套杯------,難得的白玉成組玉杯,底托和杯對應組合,盤底鳳蠄油絲毛雕非常流暢細致.局部有褐色沁斑,造形規范大氣難得一見. (敬悅/圖)

70后藏家入古玉行事記

1992年深秋,在興隆洼遺址的發掘現場,首次發現位于墓主人耳部的玉玦,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耳飾。無疑,8000年前的興隆洼先民在使玉器進入人們生活的進程中邁出了關鍵一步。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注重即刻感覺滿足需求的時代,一切都是快速而形式的設計表達。而古玉所表達的神性、信仰、生命力、敬崇感和禮儀等極其重要而且根本的設計要義,讓一直在收藏門檻之外徘徊許久的70后室內設計師歐陽昌濤涉足收藏并深深迷戀。

歐陽昌濤第一次與古玉邂逅是見到一個漢代白玉勒子,沁色和諧自然、機巧出于意表、形態凝重流暢、想象力超乎尋常、工藝樸素天然,為當代工藝大師望塵莫及。在他看來,明清的玉器基本是重形式、雕工浮,當代的玉雕更是匠氣十足。白玉勒子讓他對漢玉的古意韻味、樸實自然頓生崇敬。機緣之下,一個70后古玉藏家就此入行。而他的設計思索也被古玉引入了另外的一個境界。

(敬悅/圖)

漢代青白玉雙龍出廓壁高25CM 黃色玉質,間有黑褐色沁斑,身旁雙龍紋飾直至鳳尾,互相盤繞于一整器,壁身刻榖紋肨潤,兩面雕琢精美 (敬悅/圖)

歐陽昌濤把自己的遺憾之一“小時候沒玩過甚像樣的玩具”,說成是自己進入收藏界的“誘因”。“我長大后總喜歡擺弄點啥。朋友還笑稱裝‘斯文’。”他就這么說自己藏玉的淵源。

歐陽昌濤在做高端別墅設計過程中,機緣巧合認識了一些老藏家,其中一位就是他在藏界的忘年交。那時這位忘年交常隨身帶一件漢代白玉勒子,歐陽沒有見過這種奇怪的造型,就借玩了幾天,此后竟欲罷不能。隨后歐陽就開始“跟船跑”了,和老師一起看東西買些小頭,到現在已有近千件藏品。

如果說,僅僅因為被一個玉勒子吸引,說什么古樸韻動令人心態沉靜,那就太不“實誠”了。歐陽說自己當時并不排除有“收藏致富”的心理, 因為當時“師傅”那塊玉勒子不到2萬人民幣買的,卻有老外執著的要以5萬美元購買,歐陽想起剛入行時候的青澀,自己都覺得好笑。目前他僅在高古玉這塊就已收藏一千多件。

收藏古玉 反觀當代

歐陽是邊摩挲古玉邊在室內設計領域摸爬。因為審美的相關性,古玉帶給他的不只是收藏的快樂,還有設計的靈感和層次的提升。“在我的本行業每天也在和審美、造型、色彩及質感、材料等打交道,不免相互影響。”

需要玩轉風格的他,在所謂的古典、新古典、宮廷古典及鄉村古典,部落民族、混搭、中式及新中式等詞匯和潮流中并沒有迷失。古玉給他帶來了一種格調的高標和氣質的沉穩。“很多人沒細致了解我們在高古部落文化時期到夏商周時期在審美上就有高度發展,當時就出現很多抽象造型和紋飾。而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前后才出現所謂的抽象藝術。古玉收藏在構圖立意上, 造型紋飾和古韻沁色上都和我專業有相通之妙。” 古玉在“紋飾”著一個當代室內設計師。

對古玉的崇敬感也延展到了設計里面。歐陽認為,春秋戰漢在文化和藝術上達到人類在農耕文化期又一高峰期,它尤其體現在抽象造型及紋飾上。在青銅、漆器、玉器、陶瓷、紡織等各門類都達到了非常的高度。而在玉器上的繁復紋飾、拙樸刀法、精湛工藝和巧妙立意尤其能體現審美的高度。對于古玉的獨特體會,讓他能夠反思當代設計。“而關于當代設計,我們生活在一個注重即刻滿足需求的時代,一切都是快速而形式的設計表達。而古玉所表達的神性、信仰、生命力、敬崇感和禮儀等極其重要而且根本的設計要義,在當今就必須下功夫來理解。”

從“跟船跑”到“玉不去身”

歐陽第一次入手的是幾件龍鳳璧和一個子母獸勒子、一件玉臥馬:“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在‘師傅’的介紹下第一次進入到‘交易’中。師傅出手就是60多萬,當時本人有點傻眼,財力有限,遂于6萬多元‘跟進’?;貋淼穆飞?,可以用‘兩腿寒戰’來形容。若不是有師傅在場定是不敢下手。一是興奮時覺得自己終于擁有了真正的古玉,清醒時想想要是買的是假的6萬元打水漂那咋辦?回家后迫不及待的用溫水將泥洗去,那種土腥味令家人十分厭惡,于我來說卻不賜福音—那是‘真’特征之一。部分古玉器清洗時有滑漿。洗出來之后,幾件溫潤、大氣、古樸、靈動的古玉就出現在我面前,內心激動難抑。”

當初是寒戰的“跟船跑”,現在歐陽已是應了一句古語,叫做“玉不去身”了。“我每天都隨身常帶上一兩件把玩。我不知道是這玩意粘人還是我粘它。”歐陽看似一個收藏與投資兼顧型藏家,因為在醉心收藏同時也經常與同行參加拍賣等活動;但實質上是不折不扣的收藏型藏家。“一些好的物件,即使有人想要,但不是因為‘愛玉’,本人也并不出手。但是其實因人情世故也送人不少件。‘同道中人’在我看來很重要,因為和價格相比,古玉在熏陶人、滋養品德、提升品位方面的價值是無可比擬的。”

歐陽不承認自己是個以藏養藏的人。“凡是打著‘以藏養藏’的所謂收藏家,其實要么是自欺欺人,要么只是金錢的崇拜者算不上真藏家”。歐陽認為在一些投機倒把分子眼里,玉只不過是賺錢的工具。就像其他商品一樣,是其中蘊藏的高額利潤支配了購買,只有“收”,沒有“藏”,哪里談得上“收藏”?很多“以藏養藏”類型的玩家,其實都是商人。他們雖然獲得了很好的收益,但是隨著“生意”進行,收到好貨、真貨的幾率是降低的。他們會買入一些贗品,并進行包裝兜售。

(敬悅/圖)

歐陽對于真正意義上的“以藏養藏”的思考是,首先交易雙方應該都是名副其實的“藏家”,而不是資本投機者,這樣不僅保證“真”,而且還有利于資金流動,加速藏品轉換,讓藏品在幾經流轉之后達到真正的欣賞者手中,獲得欣賞和珍愛,也只有欣賞和珍愛,才能最好的保存這些人類遺產。而“以藏養藏”除了出售之后獲得現金再去購買新藏品,還有一個重要形式就是物品之間的相互交換,這是一種較為穩妥和有益的方式,但是對眼力考驗較高。

歐陽私下(相對于拍賣)賣出過一件西漢輔首,當時是因為處于收藏早期,有親戚介紹,對方也算富甲一方,買了一堆各類假“藝術品”在家里擺著,看到輔首后希望買下以作鎮宅、風水改運之用。由于親戚面子原因,最終賣予該富豪。當然,當時的價格也是誘人的,20多萬出手,不到2萬塊買進的。他用這筆錢買進了不少心愛之物。但是這種滋味很奇怪,并沒有喜悅。所以至今歐陽總結起來:純粹交易型的“買賣”是很難帶給真正的藏家收藏的成就感的。

“亂局”更需修煉。

在京城文化圈內不乏愛玉人士,在一些高端藝術會館和頂級俱樂部,古玉雅賞總是座上賓的話題之一,通常在高爾夫球場揮桿之余、席間飯后,那些腰間懷中被盤玩得精光四射的高古玉,是賓主們最具興致的談資。甚至一些京城頂級別墅的開盤儀式,也輔之以高古玉賞鑒活動用以吸引來賓到場,樓王和古玉穿越時空相映成輝,鎮宅加收藏,奢華兼傳世,寓意豐富,譬如奧運玉印,象征著品質。

除古玩圈之外,新貴和時尚名流人士,將收藏高古玉視為流行風尚的大有人在,一些演藝明星則將高古玉器的收藏作為一項熱門的愛好,他們熱衷于到大拍賣行和逛小古玩店,四處搜羅高古玉,淘買古玉成為了日常文化休閑活動常態,將到手的一些高古珠玉零散小件作為首飾佩戴,則是當下名媛淑女們的最愛,別致優雅,又能體現復古時尚流行風范。

歐陽坦言:“收藏是需要境界的, 高古玉鑒賞應該是內斂的修為,應多關注器物本身后的文化內涵,而不應該流于浮躁的形式。”

說起拍賣,2009年,為宣傳古玉歐陽聯合幾個藏友于中嘉拍賣公司推出國內首場古玉專拍(全場700多件戰漢玉器),拍賣結果不甚理想,但在國內外古玉收藏界掀起一番高潮。接著是2010年的專拍,再加上臺灣古玉專輯,使得不僅是古玩零售市場還是私下買賣價格都猛增,市場上的古玩書很多以這次拍賣圖錄為藍本出書。影響至今不絕。故宮紫禁城出版社以故宮專家聯合名義找到他們出版民間古玉收藏大集。到今年國家文物局已經不允許在拍賣會上寫高古年代,更不用說做什么古玉專場了。

歐陽近來感嘆的是,因為國家文物法不允許高古文物參拍,且最近出來一系列文物事件,加上前一陣子的楊伯達玉衣事件,高古玉市場將長期陷于混亂格局。對于那些炒家來說這是壞事。他們的方式是找老師和朋友看好就“一槍打”,常是庫房收藏好幾千件,很多不免粗糙、 好大器物,真真假假他們都不在乎,因為他們價格低路子廣。但是對于真正的收藏家卻是件好事,可以潛心研究并收些好器物。

古玉器行業前些年是收藏界爭議最大的行業,業內人大都知曉千種瑪瑙萬種玉,即使是和田玉也是很多顏色變化,不是器型標本能完全解決的,也不是幾句口訣能決定的。歐陽和藏友看到的是,很多古玉都是在現有的標準之外的。除此之外,現在仿古的水平是越來越高,從外在的性質特征上有時很難搞清孰真孰假,甚至使用很多先進的技術手段都無法分辨。在這個造假如此猖獗的時候,而要練就一對“火眼金睛”,就要多看、多摸、多觀察、多思考。歐陽說把自己的眼養嬌貴了,久而久之自然會形成一種直覺,能夠辨別出器物的真與假。“一個真正的藏家是久經磨練才能造就的。”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