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風貌,歐洲新氣象?
2012年5月15日,愛麗舍宮迎來了它未來五年的新主人——弗朗索瓦·奧朗德。在奧朗德就職演講中,這個曾經宣稱自己“不喜歡富人”的左派總統強調自己就任后的第一件任務就是團結全國人民,建立一個“不偏不倚”的國家。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師小涵
巴士底獄附近的一處廣告牌上,薩科齊的競選海報就如他的競選結果一樣,大勢已去。
21聲禮炮響起,憲法委員會主席宣布了總統選舉結果,法國榮譽軍團校長熱歐熱蘭奉上象征國家最高權力的“共和國榮譽勛章”……
2012年5月15日,愛麗舍宮迎來了它未來五年的新主人——弗朗索瓦·奧朗德。
生活在別人的光環下
有法國記者評價說,奧朗德繼承了兩位前總統的優秀品質:密特朗的“鎮定自若”和希拉克的“平易近人”。但這兩個形容詞未必如字面那么優雅。因為,57歲的奧朗德從來就不是法國政壇上如雷貫耳的人物。
1997年,從前總理若斯潘手里接管社會黨時,他仿佛還有些受寵若驚。而在擔任社會黨主席相當長的時間內,他也一直生活在前女友羅亞爾的光環下。
奧朗德和羅亞爾在國家行政學院相識相戀,他們沒登記就生兒育女,后攜手跨入政壇,同一年成為國民議會議員。很快,羅亞爾便在仕途上遙遙領先:她成了政府部長,奧朗德則原地踏步。
2007年,奧朗德、羅亞爾參選總統。羅亞爾迅速獲得黨內元老的支持,奧朗德隨即放棄。在羅亞爾競選期間,有八卦周刊爆出兩人感情名存實亡,并指出奧朗德另有新歡。對此,兩人守口如瓶,奧朗德作為伴侶作為黨主席,陪伴羅亞爾走到選舉最后。
分手依然降臨。之后,奧朗德潛心于自己的“總統大業”,四處拉攏人才,拜訪選民。他說自己代表的是“新左派”,說自己重視青年人的就業……2011年3月,奧朗德宣布參選。媒體對此未表現出特別的興趣。社會黨人才濟濟,熱門候選人當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卡恩,法國人認為他既然能挑起重要國際組織的重任,就能帶法國走出泥潭??ǘ餍猿舐勈录?,奧朗德開始慢慢走向舞臺的中央。
黨內初選,奧朗德與前女友羅亞爾、現任黨主席奧布里女士成了對手。兩位女將對奧朗德的攻擊毫不吝嗇:主席批評新左派軟弱無能;羅亞爾接受《費加羅》專訪,披露奧朗德優柔寡斷。然而,當奧朗德獲得“決賽資格”后,兩位女士則毫不猶豫把矛頭指向薩科齊。
“薩科齊該輸”
“我承擔選舉一切后果。你們也不必悲傷,這就是民主的選擇,我的離任恰好說明民主機器運作正常。”薩科齊在敗選聲明中說。
薩科齊曾經帶給法國人以希望。在執政初期,他倡導了涵蓋教育、司法、社會、稅收多個方面的一系列改革。
然而,他在最重要的問題上失信了。他上臺時信誓旦旦地說要將失業率減少到5%,然而在主權信用危機風波下,為保住法國的3A評級,薩科齊頒布緊縮令,法國失業人口暴增,2012年3月,法國失業率創下1999年以來歷史新高。
“我反對的不是薩科齊的治國策略,而是他的為人:他搞個人崇拜,說話的時候‘張牙舞爪’,全無總統風范。”中右派選民紀奧羅爾第一輪選舉投了薩科齊,而第二輪則投了棄權票。
奧朗德在選舉中,主打親民牌:搭火車出行;巴黎市內基本靠摩的;和小攤販有說有笑。似乎鐵了心要做“平民總統”,奧朗德公開主張總統和部長的工資削減三成,禁止政府部長身兼多職,甚至取消總統任內的免刑權。
這些主張幾乎每一條都針對薩科齊:薩科齊上臺不久,立法為自己加薪;他曾多次卷入丑聞,但以國家元首身份豁免。
財政主張是奧朗德與薩科齊的最大不同。薩科齊主張減稅,奧朗德直言自己不喜歡“富人”,上臺后要對富人的加稅。
“薩科齊代表的是大財團的利益,小工廠他根本不屑一顧。我們公司遭遇大幅裁員時,政府不聞不問,倒是社會黨親臨造訪。不是誰該贏,而是薩科齊活該輸,這是他藐視群眾的后果。”蓋魯是法國外省一名汽車工廠的工人兼工會代表,在第二輪選舉日,他驅車4個小時趕到巴黎支持奧朗德。
不過,法國政治學家伯納覺得,新政府短期內在經濟領域能駕馭的空間有限:政府債臺高筑,國家預算和開支都受到限制。但社會改革可能會有動作。比如落實同性戀婚姻的合法化以及外國公民的投票權:“社會改革的成本比較低,在百姓心中的影響力不亞于經濟改革。后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容和成效都會漸漸被淡忘。今天的法國百姓,沒有誰會計較密特朗上臺后讓他們多繳的稅,只會記得是他廢除了死刑。”
5月15日,在奧朗德就職演講中,這個曾經宣稱自己“不喜歡富人”的左派總統強調自己就任后的第一件任務就是團結全國人民,建立一個“不偏不倚”的國家。他鼓勵法國國民共同應對經濟增長放緩、高失業率和歐債危機等挑戰。
“但愿奧朗德給歐盟指出新的方向”
在法國大選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曾拒絕會見奧朗德,并公開批評他關于修改歐盟統一國庫條約的建議。但當法國大選結果揭曉,默克爾很快取消了在Twitter上對薩科齊的關注,添加了奧朗德。在就職當晚,奧朗德趕赴柏林與默克爾會面,重新討論刺激經濟增長的策略。
巴黎第十大學學生阿勒邦說,“年輕人需要工作,工作靠的是經濟增長。緊縮政策把經濟拖垮了,我們需要和默克爾重新談判。”這位薩科齊的校友已然是奧朗德的堅定支持者。
民調機構IFOP分析員米薛對奧朗德和默克爾的會談結果表示樂觀:“奧朗德是相對溫和的中左派,和1980年代的斗爭派存在明顯不同,他應該不會和德國總理正面沖突,而會尋求折中方案。”
會見結果似乎印證了米薛的觀點。在會見后的新聞發布會上,默克爾表示盡管自己和奧朗德屬于不同陣營,但并不表明雙方無法一起工作。而奧朗德也表示,將與德國合作盡一切努力支援希臘戰勝危機。
“在外交上,實力決定了話語權。如今歐盟的巨頭是德國,經濟勢頭良好,失業率低,歐元區危機壓力都是德國在扛。而法國雖然是領導核心,但經濟狀況很差,這種情況下要扭轉德國的方向困難重重。”米薛說道,“不過,有一點對奧朗德說是優勢,他是新任總統,而默克爾即將任滿。”
而在歐盟內部,雖然英國右派媒體的社論中對奧朗德的勝利出現不少諷刺之語,倒是西班牙的左派報紙《國家報》投出信任一票,認為這是歐盟轉型的一個信號。
在競選過程中,薩科齊為了穩固人民運動聯盟在右派選民中的地位,屢屢重申保守派價值觀,比如反對同性戀婚姻,甚至提出修改申根協議,在國界重新安置邊檢等構想。而在第一輪總統選舉中得票數第三位的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則有更加激進的主張,包括退出歐元區和移民肅清。
雖然勒龐在第一輪選舉中被淘汰,但其影響力不減。在她呼吁第二輪投空白票后,選民積極響應。從選舉結果看,今年選舉的空白票率比往屆明顯偏高。勒龐在選舉后接受電視臺的采訪,表示下一個戰場是6月的國民議會選舉,同時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人民運動聯盟因薩科齊的挫敗四分五裂,國民陣線成為新右派,與執政的社會黨抗衡。
這也讓人民運動聯盟提高了警惕,幾位老總理親自出馬為薩科齊站臺重振軍心。他們反復強調贏得議會選舉的重要意義:參議院是左派占多數席位,地方為左派控制,如今又出現了左派總統,會導致權力過于集中。而新總統的團隊則及時回應:如果左派拿不到國民議會的多數席位,那新總統的權力將立即被削弱,那么選總統又有何意義。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