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危機下梁光烈訪美:送上一計“走為上”
“一個敏感的人物,在敏感的時期,進入了一個敏感的國家,商討著敏感的問題?!敝袊嗣翊髮W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說,南海問題是中美軍事交流繞不過的一道坎。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曾慧萍
中美軍事交流正如一條跳躍的弧線,圍繞著對臺軍售問題時高時低,甚至停滯。如今,兩軍關系正在試圖艱難地跳出歷史的周期律 (馮飛/圖)
“《孫子兵法》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就是通過走了以后再尋找戰機,再打贏勝仗……”2012年5月10日,在訪美的最后一站,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向西點軍校贈送了兩百多本《孫子兵法》等中國古代典籍,梁光烈意味深長地的講解激起媒體諸多揣測。
“這是在警告美國,不要把手伸得太長,不要插手南海問題。”香港時事評論員鄭浩如此解讀。
不戰,而屈菲國之兵
這是一趟敏感之旅。
菲律賓海軍艦船與中國海上執法船在黃巖島海域對峙白熱化。菲律賓派出外長、防長赴美,大有將美軍拉入南海“協防”黃巖島之意。
“一個敏感的人物,在敏感的時期,進入了一個敏感的國家,商討著敏感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說,南海問題是中美軍事交流繞不過的一道坎。
梁光烈與美方商談南海問題的細節并未見諸報端。外界普遍猜測說,此行為有助協調立場,避免誤判和誤解,為武力回擊菲律賓的挑釁做準備。
“梁光烈十分清晰地向美國亮明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底線,并要求美國不要插手南海問題。”《華盛頓郵報》的文章觀察到,梁光烈訪美后,菲律賓成了霜打的茄子,菲律賓海岸警衛隊也以“躲避臺風”為由撤船,不再扯起嗓子要求美國履行同盟條約。
這表明中美似乎已經達成了某種一致。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兵家上乘“計”謀。
有著54年軍齡的梁光烈,留給外界的印象是“直言不諱、鋒芒畢露”,被美國學者和媒體認定是中國軍方的“強硬派”。“中國派出被視為軍方強硬人物的梁光烈訪美,釋放善意,這明顯有意推進中美軍事關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家棟認為。
緊繃之下,中美也在相互釋放善意。
2012年5月7日,梁光烈看望了二戰時“飛虎隊”成員溫雅德。同時接受會見的還有“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凱樂威。七十多年前,美國派出“飛虎隊”支援中國抗戰,中美共有1500多名飛行員犧牲。梁光烈說,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那些幫助過自己的美國人民。
中方善意綿綿,美方投桃報李。
在梁光烈的行程中,美方刻意安排參觀了從未對中方開放過的軍事設施。這包括美國海軍圣迭戈基地、南方司令部總部、陸軍本寧堡、空軍第四戰斗機聯隊、海軍陸戰隊第二特遣部隊。
5月9日,梁光烈一行乘坐經過二十多年研發的“魚鷹”傾轉旋翼機MV-22B,從機上觀察海軍陸戰隊的戰斗能力以及裝備。海軍陸戰隊第二特遣部隊是美軍一支高度機密的機動作戰部隊,隨時處于待命狀態。
美國熱情之下,也隱藏著禮尚往來的軟要求。
“美國是一個商業國家,我給你看了敏感的設施,你到時也應該對我開放你的敏感設施。反正美國軍方的好東西很多,而中方的殺手锏卻不多。”金燦榮分析說,之所以對華開放陸??盏拿舾性O施,首先是對前美國防長蓋茨訪華獲準參觀二炮司令部的回報。美方還期待著防長帕內塔下半年訪華時,能夠看到中方開放更多的敏感設施。
對華盛頓而言,熟悉持續壯大的對手,符合兵家知己知彼的教誨。
尋找交集,方能知彼知己
見面談什么?
北京一位知情人士說,此次美方提出的議題是網絡安全、太空非軍事化和核武現代化。中方則要求討論對臺軍售、抵近偵察和美國國會通過的一系列歧華法案,尤其是美國國會通過的《2000財年國防授權法》和《迪萊修正案》,這些法案對12個領域的兩軍交流進行了限制。
“雙方在軍事領域分歧很嚴重。美國一方面想推動軍事交流,一方面又為軍事交流設限,希望在網絡安全、太空領域和核武方面限制中國的挑戰。作為妥協的產物,梁光烈部長訪美,雙方只好各出一個議題。”金燦榮說。
網絡安全,正是雙方所能接受的為數不多的議題之一。
5月7日,梁光烈與美國防長帕內塔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有美國記者就所謂美國面臨來自中國的網絡威脅提問。梁光烈回應說,中國也是網絡攻擊的受害者。“我無法同意對美國的網絡攻擊來自中國的說法,我們不應將美國受到的網絡攻擊完全歸咎于中國。”
近來,中美在網絡安全領域炮火連連。6個月前,美國情報官員首次公開指責中國有計劃地竊取美國的高科技資訊。其間,美國媒體則大量報道“中國網絡民兵”力量攻擊美國。
“美國想為中國網絡力量發展套上一個緊箍。”國防大學教授韓旭東認為,美軍之所以特別關注網絡安全是想繼續主導領域內的霸主地位。目前,美國控制和主導著網絡世界。近年來,中國在世界的網絡地位發展特別快。
美方抵近中國偵察問題也被中方擺上了臺面。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查道炯說,美國的抵近偵察是對中國國家安全“迫在眉睫的威脅”,中美發生的南海撞機事件和無瑕號事件等幾次大的摩擦事件,都是美軍抵近偵察導致的惡果。
“這就好像一個院子,對方也沒有進到院子里來,只在籬笆外面反反復復駐足,用望遠鏡注視,這種行為在西方也是明顯的挑釁行為。但我們又不能武力驅趕,中國是相對被動的。”清華大學美國問題專家孫哲認為。
透過梁光烈率領的訪美陣容,也可以見到中方與美方尋找共識的善意。這是一個由陸???ldquo;五虎將”構成的精英班底:沈陽軍區司令員張又俠、海軍副司令員蘇士亮、空軍參謀長楊國海、第二炮兵參謀長高津、新疆軍區司令員彭勇。
兩個軍區司令員的參與似乎表明,中國愿意談論一下朝鮮問題和反恐問題。
“沈陽軍區對外防務主要來自朝鮮半島和日本方向,而新疆軍區則要關注大中亞地區,涉及朝鮮問題和反恐問題。”金燦榮分析說,中方似乎有意在推動中美軍事交流走出怪圈,逐步超出雙邊安全關系的范疇。
跳出對臺軍售的摩擦怪圈
臺灣緊盯著梁光烈訪美行程。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顧問徐博東說,對臺軍售是中美軍事交流中最大的暗礁。
梁光烈訪美前夕,美國政界正在醞釀新一輪對臺軍售案。4月下旬,美國參議員約翰·考寧致信奧巴馬,提出“通過出售新的F-16S戰機來使臺灣空軍現代化”的建議。奧巴馬則回信暗示,正在積極考慮進一步的對臺軍售。
中美軍事交流正如一條跳躍的弧線,圍繞著對臺軍售問題時高時低,甚至停滯。如今,兩軍關系正在試圖艱難地跳出歷史的周期律。
不同以往,考寧的對臺軍售呼吁并沒有中止梁光烈的訪美行程。
按照美方的理解,中國并不像美國那樣渴望軍事交流,而是把它當作制約美國對臺軍售的外交籌碼。2010年1月,奧巴馬政府公布了涉及64億美元的對臺軍售計劃,中國直接凍結了中美軍事交流計劃。直到去年,時任美國防長羅伯特·蓋茨訪華,中美軍事交流關系才開始解凍。
此次,中美雙方對軍售問題卻著墨不多,梁光烈的溫和態度讓美方高級官員也感到意外。
2012年5月8日,梁光烈在與帕內塔會晤后舉行的記者會上還主動表示,2011年美國對臺軍售對兩軍關系造成的沖擊已經結束。
對臺軍售不再是中國的外交砝碼?
“以往的經驗已經表明,美國不會因為中方停止軍事交流而放棄對臺軍售。”徐博東認為,中國需要在對臺軍售問題上找出新的應對方案,而不是每次都中斷或降低軍事交流的層級與水平。隨著自身實力的發展,中國制約對臺軍售的砝碼將會越來越多,而不只是中斷中美軍事交流。
“中美軍事關系向來是一塊短板,一直停留在停停落落的串門階段,剛達成的反海盜聯合軍演是從交流走向軍事合作的一次契機。”金燦榮說,在雙方存在猜忌和敵意的情況下,軍事關系往往最先破裂,最后得以恢復。
中美軍事交流依舊是一枚脆弱的雞蛋,一旦出現裂痕,必定需要曠日持久地修修補補。
雖然不能指望一次訪問就解決兩軍之間的缺乏戰略互信問題,但至少可以減少在相關領域發生誤判的可能性。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