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淘寶體、心靈雞湯、@真愛網……:法院刷微博,離題別太遠
在沸騰的網絡世界里,法院與網民只有鍵盤之隔。司法公開這個被一再呼吁的難題,似乎因一個個法院官方微博的開張而打開了一扇窗口??傮w來看,法院微博更愿意于發布新聞類信息及庭審預告,而對于包括判決書等司法公開必涉事項,信息較少。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謝雪 羅亦龍
法院在微博上沒有必要板著臉,但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分:推動司法公開,回應公民司法需求。
2012年5月15日早上8點10分,“豫法陽光”照例轉發了當日第一條微博“歷史上的今天”:1918年5月15日,魯迅《狂人日記》發表,小說“深刻揭露和抨擊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生動塑造了一個封建禮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
這是河南省高級法院在新浪網的官方微博,它位居全國“十大法院網絡影響力微博”之首。
法院的微博時間從清晨開始了。管理員們端坐電腦前,發布新聞,回復私信和“@”。河南范縣法院、信陽中院、廣東肇慶中院等一批法院也陸續更新微博。自2010年微博興起,粗略估計,開設官方微博的法院數目約300個,不超過全國四級法院總數的十分之一。
在沸騰的網絡世界里,法院與網民只有鍵盤之隔。司法公開這個被一再呼吁的難題,似乎因一個個法院官方微博的開張而打開了一扇窗口。“這是基于微博傳播對司法生態產生‘倒逼’效應后的應對機制。”湖北恩施州中級法院辦公室主任劉國峰說。
中國法院微博很親切,教你如何養生 (網絡截圖)
心靈雞湯,保健秘笈,親
起早貪黑。官方微博的勤奮程度不亞于個人微博。5月15日,“豫法陽光”當日的最后一條微博,更新于23:40,內容是“教育部嚴禁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舍”。
“豫法陽光”常以轉發“歷史上的今天”為一天更新微博的開始。5月15日這一天,“豫法陽光”發了21條微博,其中9條內容與法院系統有關,其他博文則涉及醫改、食品安全等熱門議題。
廣東省高院的官方微博“法耀嶺南”,所發內容多為各類案件新聞。不過,它同樣關注時事,比如4月23日,它發布了兩條有關南海局勢的新聞。
這兩個影響力較大的高院微博,約有過半內容,與法律主題相關,但不一定與法院有關——比如立法新聞或法條解釋,公安和檢察院的新聞;法院新聞也不局限于本院,但重點在本省系統。
與高院微博相比,基層法院微博內容更活潑,甚至不把范圍限定于法律類內容。5月5日,河南范縣法院發了一條“最簡易的保健秘笈”:“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來幫你打造健康身體”。
“剛開通的時候微博人數上升很快,現在到了瓶頸期,我們就想用這種辦法增加一些粉絲,實際上也的確吸引了一些粉絲過來。”范縣法院政治處微博管理員袁尚飛說。
范縣法院不是唯一一個尋求活潑個性的微博。東莞第一法院在微博上推薦了新加坡一學院大樓的“可以散步的屋頂”,還轉發了新浪讀書頻道推薦的《三國演義》。湖北來鳳縣法院發了歌曲《國際歌》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佛山中院則大膽用了“淘寶體”:“每一個勛章都是一種鼓勵!在推進司法公開的路途上,我們將一如既往,不遺余力。親,請繼續支持哦。”下面有一個網友評論:“勛章誰給的?”
5月10日“豫法陽光”轉發一則關于我國把遙感衛星送入太空的新聞時,罕見地使用了“鼓掌”和“給力”兩個表情符號。
山西省高院也偶爾放下姿態,轉發了一條有關數字傳情的微博: 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770880→親親你抱抱你;53770→我想親親你;543720→我是真心愛你;77543→猜猜我是誰;53880→我想抱抱你……
另有一些法院微博還會推出一些名言警句、天氣預報、心靈雞湯及職場攻略。
“大家都在試探微博究竟該說什么。”菏澤市牡丹區法院研究室主任傅德慧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最開始我們還發過鄭板橋的詩。”
盡管法院微博各有特點,但都認可同一條原則:“說人話”。劉國峰給南方周末記者舉了個例子,有一次看到某省的縣法院微博上發了條信息,“下周,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某某將到我縣視察,全縣上下都做好了迎接檢查的準備”,嚇得他馬上給他發了一條微博私信:“兄弟,有些事情真的是做得說不得啊。”果然,很快就有網友的板磚飛來:“喲,是不是還要清水灑道,黃土墊地???”
@姚晨,@方舟子,@真愛網
法院微博的管理任務一般交給政治部或者辦公室。“豫法陽光”由河南省高院政治部網絡辦公室的八個人負責,其中兩位是有法官職稱的正式工作人員,六位聘用人員,招聘要求之一就是要“懂法律”。廣東肇慶中院微博由肇慶中院和各基層法院的微博管理員輪流值班。
微博管理員可以自行決定所發內容,只有涉及重大信息和重大案件時,才需要提交部門主任或者分管副院長過目。
法院微博不僅內容相似,關注的人群也相似,主要為公檢法機關、官員,律師和法律學者、媒體和記者等。
一些法院微博還關注那些有上百萬甚至千萬粉絲的公眾人物。例如,“豫法陽光”關注了姚晨、李開復、方舟子、哈囉李敖、李承鵬、作業本、周立波、朱茵,山西省高院關注了徐靜蕾、何炅,安徽宿州中院關注了于丹、鄭淵潔、羅志祥、大S、王力宏等人。
與其五花八門的微博內容相似,與生活服務相關的微博也在法院官方微博的關注范圍內。“豫法陽光”關注了“健康伴您同行”、“生活居家創意”、“真愛網”,山西省高院關注了“心情小助手”、“經典笑話”,宿州中院關注了“英語圍脖”、“人人可以講英語”、“給自己的9999封英語書”等。
上海高院和深圳中院則是不僅內容嚴肅,關注對象也很嚴肅。上海高院關注了44個人,多數是公檢法機關和政府機構的認證用戶,個人用戶只關注了梁振英;深圳中院只關注了13個人,其中10個是法院、檢察院和公安局認證用戶。
法院愛直播,網友求私信
山西省高院擁有的粉絲數量在法院微博中是最多的,達41萬,其次是廣東高院的“法耀嶺南”,有25萬粉絲;豫法陽光是18萬,其次是起步較早的恩施州法院,有將近10萬粉絲。
筆者在新浪網隨機查看了30個法院微博,其中22個微博多少都有上述“寫意”或浪漫內容,但幾乎沒什么評論。“豫法陽光”每天發幾十條微博,絕大多數轉發和評論數為個位數或零。甘肅省華亭縣法院微博內容也多為轉發,來源主要是本院的院長和法官微博,跟帖也多是自家人。
眾多法院微博“原創”或轉發的大量時事新聞,并不是網友所需。受訪法院表示,比例最大的是法律法規咨詢,其次是對個案處理情況的提問,第三是投訴官員違法違紀。
受訪法院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對于收集的評論和私信,一般分為兩類進行處理:涉及法院的,提交給相關部門;與法院無關的,告知網友其他相關處理途徑。
“私信”和“@”是最受歡迎的聯系方式。并非所有法院都可以通過私信聯系到。在記者隨機查看的30個法院微博中,只有11個開放了私信功能。
面孔最嚴肅的是上海高院的“浦江天平”和深圳中院,極少涉及與司法和法院無關的主題。
它們還把主要精力聚焦于本院事務中——這在法院微博中較為少見。深圳中院在騰訊微博日常的博文,主要用于回答網友對該院受理案件的查詢和疑問。
一位叫“阿風”的網友問:我對貴院的判決有異議,請問一下,我除了上訴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方式跟你們院溝通?“深圳中院”回答:您可以申請判后答疑。
微博直播庭審,是目前法院官方微博最熱衷的司法公開方式之一。5月3日,“浦東天平”用87條微博直播了“涉食藥案新聞發布會”。廣東的“法耀嶺南”還對iPad商標權屬糾紛上訴案做了庭審微直播,“大尺度開放審案”。此后,廣東高院院長鄭鄂批示:“凡是社會關注的、有影響的案件都可以直播。”
微博的出現,似乎為突破司法公開的困局投射了一絲曙光。“庭審直播、審務公開等微博內容的設置,都比單純在法院網上公開效果來得好。”河南高院微博主管克仰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不過總體來看,法院微博更愿意于發布新聞類信息及庭審預告,而對于包括判決書等司法公開必涉事項,信息較少。“判決書”在微博中常被提及,但很少附上鏈接。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到為數不多的法律文書:深圳中院以圖片形式公布了一份合同糾紛案件判決書,佛山中院公布了兩份判決書,一是租賃合同糾紛案,另一個是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
顧慮很多,底氣不足
南方周末記者隨機查看,極少對法院微博的評論中,多少都有批評或調侃,或是與主題完全無關的喊冤或賣粉絲廣告。
菏澤中院發了一條配圖微博:“法官使出渾身解數,苦口婆心做雙方當事人的工作,促其和好。”下面有律師跟帖:“法官的表情是不是說明,這工作還是社區老太婆適合?”
“有人看見法院就想罵,剛開始領導有意見,現在沒意見了。網上罵和社會上罵有什么區別嗎?”湖北恩施州中級法院辦公室主任劉國峰說,“法院應該主動承擔出氣筒的功能,至少圍觀的人知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0年,恩施州中級法院成為第一個建立認證微博的法院,兩年之后,這個群體逐漸龐大起來,但粗略估計,開設官方微博的法院數目約300個,不超過全國四級法院總數的十分之一。搜索顯示,目前開設官方認證微博的高級法院只有山西、上海、河南、廣東四家。
可能面臨的激烈批評和謾罵,是多數法院不愿意開微博的原因之一。某中院曾遇到一個網民,因案子只執行了一部分,就罵所有過問案子的法官“沒爹了”,幾經溝通都沒效果。微博主管一直緊張地注意這個人的動向,還好“他沒有開微博”。
即使如此,受訪法院都表示微博沒有設立黑名單,而且“領導不讓刪跟帖”。廣東高院常務副院長陳華杰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從官方微博開通至今,我們微博管理員從來沒有刪除過網友的任何評論。”
決定開微博的論證極為謹慎。陳華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內部會議上,“不開”的聲音一度大于“開”。最終,一份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的民調起到了說服作用:“與法院工作相關的從業人員對法院工作滿意率最高,案件當事人次之,普通群眾最低。”這促使他們決定開辦微博直面公眾。
一位法院微博主管說,剛開通微博的時候,他向領導承諾“文責自負”,才得以綠燈通行。這正是法院微博興起的典型路徑:個人先試水,說服單位領導,慢慢取得效果后,促使一批法院加入進來,逐漸形成氣候。
與數以千計的公安微博相比,法院微博顯得勢單力薄。“法院不愛開微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固有的‘保守性’。”一位法官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法院對案件有最終裁決權,所以需要謹慎發言。
2011年12月,全國高級法院宣傳工作座談會在杭州召開,會議專門安排了針對微博的發言部分。據知情人士透露,最高院本來寄希望于這次會議的召開,在全國范圍推開法院微博,后來“還是覺得底氣不足,沒正式下文件。”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