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德如何掏空大元股份
5年間,徐明僅動用不到3億的資金,就在大元股份身上獲利超過18億元,回報率超過500%。2001年,實德把土地資產高價賣給大元股份,從上市公司套取近億元利潤。8年后,這塊土地增值數倍,實德再次通過關聯交易,低價把土地買回,并獲取巨額的政府拆遷補償款。
責任編輯:冉孟順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馮葉
徐明在資本市場輾轉騰挪,利用內幕信息掏空上市公司,牟取暴利。 (謝正軍/CFP/圖)
5年間,徐明僅動用不到3億的資金,就在大元股份身上獲利超過18億元,回報率超過500%。
2001年,實德把土地資產高價賣給大元股份,從上市公司套取近億元利潤。8年后,這塊土地增值數倍,實德再次通過關聯交易,低價把土地買回,并獲取巨額的政府拆遷補償款。
2012年5月,大連甘井子區實德工業園,靜臥著一幢幢即將拆除的廠房。工業園西邊,三百多畝的大元股份大連分公司一大半已成為廢墟,“實業報國,德以興家”幾個大字還在夕陽里閃閃發光,然而這句話,隨著大連實德董事長徐明的金融帝國一起,淹沒在大連灣沉沉暮靄中。
兩年來,圍繞著大元股份這塊300畝土地的歸屬,寧夏大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146.SH)與前控股股東大連實德多次走上法庭。5月9日,大元股份起訴大連實德一案再次在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開庭,當事人大連實德及大元股份再次缺席,只有雙方代理律師在法庭上展開唇槍舌劍。
爭議核心依舊在于3年前大元股份一宗核心資產的轉讓交易。2009年6月,大連實德只用了1.2億元,就把原屬大元股份的22萬平方米土地和6.51萬平方米廠房攬入懷中。半年后,大連市政府就啟動了大連實德工業園的拆遷工作,以隨后收儲價計算,這塊土地市值8億元。也就是說,實德用1.2億元的代價,就獲得了高達8億元的拆遷補償款。
大元股份董秘朱立新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經過兩次漫長公開審理,該案庭審程序已基本走完,具體的審理結果或在6月見分曉。他同時稱,無論如何,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們來說,大元股份都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案例,“大股東不能利用自身權力,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作為一家橫跨化學建材、金融保險、文化體育、房地產的商業帝國,大連實德集團控股了多家上市公司,其內部股權結構與資產交易層層疊疊密如蛛網,作風激進卻低調,令業內人士也難窺堂奧。然而從這筆核心的土地交易往上追溯,可清晰窺見徐明是如何在資本市場輾轉騰挪,利用內幕信息掏空上市公司,牟取暴利。
“徐式”重組的神話與戲法
實德塑膠在取得這塊土地的當天,就以溢價13倍的價格倒給大元股份,從中獲得近億元收益。
一家主營業務不明,股本不大的殼公司,業績連年虧損,3度更換大股東、4度宣告重大重組,一系列騰挪中,大元股份過去七年創造了漲幅超過20倍的神話。這個神話的締造者,先后是由兩位資本玩家徐明和鄧永祥推動創造的。
2001年,作為資本市場新貴的徐明,瞄準一只股市獵物——大元股份。大元是寧夏大元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1999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總股本2億股,上市后經營一直不理想。
通過一系列間接控制和資產重組的隱蔽方式,實德逐漸控制大元股份。2001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