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仁者】記者手記:中國式優雅
2011年12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國家大劇院絕版獻演。白先生換下新衣,疊放得規規整整,做這些時候的動作緩慢而輕長,像極了他致力八年的昆曲,像極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節奏,是中國式的優雅。
終于見到白先勇了。
眼前的這位長者,滿面笑容,熱情迎我們進門。屋子是一個套間,里間臥室的床尾擺放著疊放規整的衣服,被子也鋪得異常平整。這是白先生的風格。他的屋子永遠收拾得干凈利落,好像客房服務員剛剛打掃過。
白先生招呼我們的方式是喝茶。坐定的空兒,才仔細打量起這位文化巨擘。他真是氣度不凡,74歲的年齡,身量適中,腰板筆直,保持著非常好的身材,穿著一件很古典的煙灰色上衣,黑色褲子。
就像林懷民說的那樣,“白先勇說起話來,跟他小說里的文字一樣,干凈利落,清楚明白,用不著人費心去猜。”語速雖緩慢,卻了然而溫暖。像他的精神一樣,神采奕奕,堅定熱情。
哈哈大笑的時候,又讓人想起林懷民對“白氏笑法”的描述:“白先勇的笑很奇特,呵呵呵,有點像小孩的笑,呵了三五笑,恍若要斷了,突然又搶了長聲。為一點事他就能笑上一分鐘。”
一個多小時的訪問,白先生時時笑上一分鐘,但同時,他的坐姿筆挺不變,是一種非常舒適的優雅,沒有一絲懶散。他聽問題的時候神情專注,然后一定要盯著我們的眼睛認真回答,一字一頓。
聊起他的家族,顯赫的過往和現在,他欲說還休,甚至還浮上一些羞澀,似乎這并不是值得說道的事,如年輕姑娘保留心事的含蓄。對于他那些份量不輕的文學作品,也同樣如此。而說到昆曲,你則可以想像“叮”一聲眼睛放亮的場景。語速也加快起來,笑得更頻繁也更大聲。
訪問進行到一半,白先生的朋友敲門進來,送來一件拿去修改的上衣。紫灰的顏色很古典,專為第200場青春版《牡丹亭》上臺謝幕訂做。拿到衣服的白先生當即高興地試穿上衣,效果合身,他笑得更開心了。但他拒絕攝影師提前拍攝新衣照, “新衣服是謝幕穿的,就那天穿吧。”
他指的“那天”是2011年12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國家大劇院絕版獻演。白先生換下新衣,疊放得規規整整,做這些時候的動作緩慢而輕長,像極了他致力八年的昆曲,像極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節奏,是中國式的優雅。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