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處】的的喀喀湖:大海般的深藍

在古代印加人的傳說中,的的喀喀湖在世界創立之初就已經存在了。日月星辰,還有印加人的祖先,都從湖中誕生。

在古代印加人的傳說中,的的喀喀湖在世界創立之初就已經存在了。日月星辰,還有印加人的祖先,都從湖中誕生。

每個到達的的喀喀湖的人,都會對這里晴朗、湛藍的天空留下深刻印象。站在湖邊,蔚藍的晴空異常清澈高遠,一絲絲浮云是不同筆觸,裝點著天空。湖水是大海般的深藍,微微起著波瀾,偶有海鷗一類的水鳥飛掠過,潔白的羽毛在陽光下閃著亮光,竟然如寶石一樣璀璨。

塔克里島的小女孩 (柳旭/圖)

從看到的的喀喀湖的第一眼起,我就絲毫不懷疑它的神性,雄偉狀闊的安第斯山脈,在它身邊都顯得安靜而謙恭。湖邊秘魯城鎮普諾的嘈雜與喧囂,絲毫不能打擾到神湖特有的神秘潔凈感。

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安第斯山脈,海拔3800多米,面積8000多平方公里,是南美洲最高、最大的淡水湖泊。湖中有51個島嶼,大部分有人居住。“的的喀喀”到底是何意,已經難以考證,有很多人說,它是美洲獅的意思,因為整個湖的形狀如同一頭俯臥的美洲獅。大湖分屬秘魯、玻利維亞兩國,一位秘魯小伙子開玩笑地對我說,獅子上半身“的的”是秘魯的,而屁股“喀喀”是玻利維亞的。

(柳旭/圖)

漂浮島:烏魯斯人的家園

從五百年多前歐洲人第一次到達南美洲大陸時起,這片大陸的命運就開始發生轉折,不論是輝煌還是質樸,很多文明都與“的的喀喀”的原意一起逝去了,但是這個湖寬闊廣博,成功地庇護了一些安第斯山土著居民,讓古老的生活方式延續至今,比如烏魯斯人和他們的“漂浮島”。

(柳旭/圖)

(柳旭/圖)

漂浮島是的的喀喀湖的奇景之一,那是數座用蘆葦扎成的浮島,幾百年來,一直漂浮在湖水中,烏魯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上面。湖中大部分地方水面開闊,但是在一些水淺的地方,生長著茂密的蘆葦叢,漂浮島就隱藏在蘆葦蕩后面。

登上漂浮島時,感覺很奇特,因為島的面積不小,上面又有房屋和碼頭,如果不注意地面上全部鋪滿金黃色的蘆葦草,幾乎不會感覺它是無根的漂浮物。島上儼然一個小村落,穿著鮮艷衣服的婦女幫忙把船靠岸,見到有生人上島,玩得一身臟的孩子歡叫著跑來跑去。

烏魯斯人是安第斯山脈的古老民族,當印加人與湖畔部落打仗時,他們為了躲避陸地上的戰火,創造出這種奇特的島嶼,從此生活在湖面上。漂浮島是用蘆葦建成的,人們把蘆葦捆扎成緊實的垛子,再把一個個垛子連接到一起,做成類似竹排的平臺,漂浮在水面上。漂浮島面積有大有小,大島能有十來戶人家,小的也有三兩戶。蘆葦垛在水中浸泡時間久了,也會腐朽,所以這些島要時常維護,保持家園的穩定。實際上,烏魯斯人做得很好,他們的島已經在的的喀喀湖中漂浮了好幾個世紀。對于烏魯斯人,蘆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腳下的“地面”是用蘆葦鋪的,居住的房屋是用蘆葦建的,運輸、打魚的船只也是蘆葦扎成的。

漂浮島上有聳立的了望塔,我攀上一座,眺望遠景,只見一座座金色的漂浮島連成大片,島上炊煙裊裊?,F在漂浮島已經被充分地商業開發,了望塔失去了軍事意義,被扎出美觀的魚或鳥的造型。在一個島上,有群孩子在踢足球,球在蘆葦地面上很難彈起,但是孩子們依然玩得很開心。只是不知道,萬一一個大力射門,球被踢進水中,是不是還要游泳打撈?

塔克里島:織毛線的男人

除了漂浮島,的的喀喀湖中還有數座島嶼,這些島散落在寬廣的湖面中,亦是分屬秘魯、玻利維亞兩國。因為島與湖岸的距離很遠,所以有些島頗有世外桃源的感覺。我拜訪了湖中的塔克里島(Taquile),這座島以男人們擅長織毛線著稱。

塔克里島是聳出的的喀喀湖中的一座小山,面積不大,只有7平方公里,據說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居住。碼頭在山腳下,出了碼頭便要登山,這里畢竟是高原地區,從碼頭去村莊的山路上,氣喘吁吁、時走時停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那些膚色健康的當地人,即使扛著從城里運來的貨物,也能從容地一路登上去。

島上的土著特色鮮明,他們屬于蒙古人種,但是五官輪廓比大部分中國人更加鮮明一些。也許是因為生活環境相似,這里的人外貌看起來有些像藏族人,膚色偏黑,頭發是深黑褐,濃密略微卷曲。

在半山腰,我遇到第一個向我招攬住宿生意的當地女人。她看上去很年輕,不過20歲上下,靦腆地低聲說著西班牙語,眼睛黑白分明,帶著誠懇的笑意。山路已經走得很累,我沒有猶豫,就跟定了她。她穿著島上傳統服飾,上身大紅色的衣服,下邊黑色的及膝蓬裙,從頭上圍下來一塊長長的黑色厚披肩,在腰上隨意地結著。高原溫差大,這塊圍巾一定非常實用,白天遮陽、早晚避寒。

這種搭配看起來很時尚,特別是那黑色的短裙,公主裙一般蓬開,又很短,露出赤裸的膝蓋和小腿,看起來很可愛。路上我遇到一些女子,從背影看,都像十幾歲的少女,但是轉過臉來,卻是滿臉皺紋的老嫗,有種意外的違和感。

島上男子的衣服又是另一番風情。男人們一律白色厚布上衣、黑色高腰褲子,上衣扎進褲子里,樣子頗為英武,除了—每個男人頭上都戴著一頂顏色鮮艷、編織精細的彩色帽子。帽子的形狀有點像睡帽,長長的尖頂歪在一側。帽子是不能亂戴的,族長的帽子有特殊花紋,而已婚和未婚男子的帽子,花紋也是不同的。

塔克里島的男人有編織傳統,男孩子從小開始,就要學習編織,而他們的帽子,基本都是自己織的。路上,經??吹接谐赡昴凶右贿呑呗芬贿吥弥鴥筛箩槾蛎€,邊走邊與同伴聊天,走路、編織兩不耽誤,織出的花紋還精細異常。

岸邊民宿:溫暖而細膩的生活

晚上住進民宿,我才知道,這戶人家只有一間客房,甚至還沒通電,有嶄新的白瓷馬桶,卻沒有上下水。大部分來島的游客都是當天返回,所以島上的夜晚格外安靜,的的喀喀湖平靜得連濤聲都沒有。太陽落山后,氣溫就明顯降了下來。在島上逛了一下午,已經餓了,于是我找個小板凳,坐在灶臺邊,看著女主人在燭光中忙忙碌碌地生火、做飯。吃飯的時候,大家就圍著溫暖的爐火,每個人捧個大碗,喝一碗熱乎乎的稠粥,里面有肉、菜和玉米粒,味道很溫暖。

坐到回程的船上,真的有一點不舍。短短兩白晝一夜中,我看到了帶雪的青色山脈抱攏著湖水,那里已經屬于玻利維亞境內;我爬上了山頂古代神廟改造成的露天教堂,十字架上飄著詭異的灰綠色苔蘚;我石頭小巷與綿羊狹路相逢,穿短裙的牧羊女用黑披肩擋住了自己的臉,無從分辨年紀;我在山坡的古老梯田中迷路了,找路的同時順便窺探了一下在田邊織布的老人;因為錯過了吃飯時間,只能硬著頭皮去敲已經關門的小飯館,而服務員給我端上來美味的炸小鱒魚;我看到,主人家的小男孩神情專注地埋頭編織一條窄窄的細帶子,他把紫紅色的毛線和深藍色的毛線一根根仔細整理好,編好后,他把帶子系在我的手腕上,說能給我帶來好運。

的的喀喀湖的天空依然明媚晴朗,幾絲薄云在空中裝飾,湖水也深藍依舊,船上的卡克里人相互交換古柯葉子,心滿意足地咀嚼著。清風吹過,有一瞬間,我感覺整個人都被風吹散,融到無邊的藍色之中。

的的喀喀湖攻略

如何到達 的的喀喀湖周邊最便利的旅游城鎮是秘魯的普諾,可以乘坐火車或長途汽車從古城庫斯科到達這里。長途汽車非常便利、班次很多,而火車經常被取消。另外,離普諾幾十公里外的胡里亞卡市有機場。

城內食宿 普諾是著名旅游城鎮,有各種檔次的食宿地可以選擇。老城里有很多賓館、客棧,如果不是在旺季(圣誕假期、天主教宗教節日等),不提前預訂也沒問題。城里有很多飯館,其中不乏中餐館子,但是味道走樣,不太好吃。街上有很多當地人賣零食、水果、鮮榨果汁,價格便宜,很有地方特色。

陸上古跡 普諾附近的Sillustani古代墓葬群,秘魯的十大古跡之一??梢宰约喝?,也可以在普諾參加半日的旅游團前往。

湖中游

【漂浮島】

漂浮島是的的喀喀湖最有名的景點,不能錯過??梢栽谄罩Z的碼頭買漂浮島1日游的船票,每天上午有多個班次。漂浮島有很多個,規模有大有小,島上有導游講解當地風俗,可以在漂浮島上吃飯。有些島可以住,想停留一晚的話,最好在買船票時提前咨詢一下。另外,去其他島的普通客船也會在漂浮島停留,如果去Taquile或Amantani島,就不必專門買漂浮島的船票了。

【普通島】

的的喀喀湖里有2個島嶼可以參觀(屬于秘魯的部分),可以在普諾碼頭買票前往。大部分旅客不會住在島上住宿,只在島上玩兩三個小時后就乘船返回。如果想充分領略的的喀喀湖和島上風情(他們還充分保持著古老的印加習俗),建議住一晚。不過島上條件有限,大部分地方不通水電,最好自己帶上手電和零食。

物價 秘魯消費水平不高,即使普諾這樣的旅游城市,價格也不貴,吃、住、行都比國內大城市還要便宜一些,例如普通飯館的單人套餐大約二十多人民幣、市場上用橙子現場壓榨的果汁只要五六塊錢可以買一大杯。

安全 市場上會有小偷,出租車司機有時會對外國人要高價,但是總體來說,普諾還是非常安全的。的的喀喀湖海拔比較高,雖然一般不會有太強的高原反應,但仍需注意,不可劇烈運動。另外高原地區晝夜溫差大,注意保暖。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