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遙想東方幻境——設計師表達的中國元素
中國神秘、精致的氣質曾影響了西方世界的文化,并推動了西方美術史進程。在日本學者小林太市郎看來,風靡于18世紀歐洲的“洛可可”風格,應該稱為“中國-法國式”才夠準確。
中國神秘、精致的氣質曾影響了西方世界的文化,并推動了西方美術史進程。在日本學者小林太市郎看來,風靡于18世紀歐洲的“洛可可”風格,應該稱為“中國-法國式”才夠準確。當時傳入西方世界的中國文化和藝術形式被廣泛宣揚,以“中國”為概念的泛東亞美學理念在西方落地。直至今日,“東方中國”的傳統美學仍是很多設計師靈感的來源。
東方主義回潮
21世紀以來,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令國外各頂級品牌轉換市場營銷策略:被中國消費市場認可,意味著品牌形象的超廣范圍推廣,以及經濟效益的提升。此外,中國風再次觸動國際時尚圈,頂級服裝品牌設計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中國元素。甚至可以說,中國元素已經成為掌握國際時尚趨勢的重要線索。
JOHN GALLIANO(名牌資料庫/圖)
2002年的“Christian Dior 2003春夏高級定制”便是一幕東方的奇異幻境,John Galliano以中國雜耍為靈感,將東方式磅礴大氣的輪廓和法國高級時裝的精粹相結合。通過中國絲綢和刺繡的繁復細節,傳達出John Galliano心中充滿幻象的東方情懷,這場秀也成為時裝史上的一筆重彩。
以Louis Vuitton為載體,Marc Jacobs的“東方夢幻之旅”的靈感來自1970年代風行于巴黎的東方時尚,整個系列僅通過立領、滾邊、盤扣、闊袖等元素,就把意象傳達出來。經典的Monogram花紋被處理成蕾絲,做成或黑或金的高開叉旗袍、扇面,長流蘇牽引著綺麗的東方美學靈魂,融入高級時裝的廓形。
Chanel 2010早秋高級手工坊系列(名牌資料庫/圖)
Chanel 2010早秋高級手工坊系列(名牌資料庫/圖)
城市格調的時裝語言
在西方文化研究學界,“上海”一直是討論東方時尚的熱門話題之一,代表了西方對東方美學的綺麗遐想。曾經引領上海無盡風流的老克臘們的舊時風華,被很多設計師在有關東方的設計中反復提及。
王一揚·茶缸 (名牌資料庫/圖)
2009年底,Karl Lagerfeld帶著以“Paris-Shanghai”為名的Chanel 2010早秋高級手工坊系列在黃浦江畔開秀。Coco Chanel和Karl Lagerfeld未曾到過上海,創作靈感是遙想和元素拼貼出來的夢境。秦兵馬俑的古式氣質展現在手工拼綴的釘珠亮片等細節上;康乾時皇家風格的細節,令Chanel經典的斜紋軟呢外套呈現出華美風貌;而傣族斗笠、衣服和手袋上的漢字,則豐滿了秀的造型。便是Karl Lagerfeld用嫵媚香鬢倩影描述了上海的繁華盛景。
在北京頤和園短居過的Ralph Lauren,于2011秋冬成衣秀上表達了另外一種情緒。整個系列以大面積黑色綢緞為主調,妖嬈又傳統的紅、綠色點綴在襯衣和配飾等細節上;而披在肩上的飾皮草長大衣,及全黑西服傳達的霸氣和強勢,宛若叱咤十里洋場傳奇大亨。
中國博大的東方美學素材庫,正不斷給予頂級品牌的設計師豐富的靈感,而他們通過設計詮釋表達的既是想象中東方世界的氤氳幻境,也是西方世界魂牽夢縈的東方情愫。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