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7)
在當今中國哲學界,陳嘉映從來不是最流行的那幾個,但始終是最重要的那幾個。之所以不是最流行,是因為陳嘉映一直缺乏與時俱進的潮流意識,更沒有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權威心態,他更愿意深入到西方思想的最源頭和最深處,去與人類最偉大的心靈做隱秘對話,而不是在鎂光燈下聞風起舞。
我們何時喪失理解
據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曾打算給大一的學生開一次講座,解釋量子力學中的費米—狄拉克統計,最終他放棄了這個打算,理由是他沒有辦法把它簡化到大學一年級的水平,費曼因此反思道,“這意味著實際上我們并不理解它”。
對于費曼的這個說法,哲學家陳嘉映在新書《哲學、科學、常識》中這樣解釋道:“自然理解才是本然的因此也是最深厚的理解”。所以,只要我們不能運用簡單直接的自然語言去解釋一個結果,我們就還沒有真正弄懂它們。仍以量子力學為例,盡管費曼們可以運用規則和公式按部就班地進行計算,但是他們并不真正理解這些計算為什么會有效,它們真正意味著什么。一句話,這個星球上其實并沒有人在會心會意的層面上(at a “soulful” level)真正弄懂了量子力學。
這個結論讓人大惑不解。亞理士多德說,人天生求理解??墒钱敩F代科學終于以毋庸置疑的成功證明了人類的理性能力時,我們中間最出類拔萃的那一撥人卻坦承自己喪失了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作者:周濂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理解”為什么必須植根于自然語言?科學怎樣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它在哪些方面促進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在哪些方面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困惑?《哲學、科學、常識》試圖回答這些深植于人類認知歷史中的大困惑。正如封面導語所言,本書是對“神話以來的理知歷程——人類心智所展現的世界圖景”的一次整體反省。穿越大量的科學史實,陳嘉映關心的是——在實證科學以它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