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傳道 以財富贊助思想】文化夜場
在任志強的設計中,讀書沙龍是要拉近精英與大眾之間的距離,最終讓讀者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任氏公益,與其話語方式一樣,從來是堅硬的—敢碰硬,不迎合。
在任志強的設計中,讀書沙龍是要拉近精英與大眾之間的距離,最終讓讀者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任氏公益,與其話語方式一樣,從來是堅硬的—敢碰硬,不迎合。
“在商界經歷了30年殘酷的磨練,我們彼此間需要交流,也需要讓年輕人來了解我們。”身材干練、精力旺盛的王巍是萬盟投資管理公司總裁,同時還是全國工商聯并購協會會長,他與華遠地產的掌門人任志強,每年能接到無數論壇、沙龍邀請,但“上心的不多”。任志強在論壇上埋頭狂發微博已成大眾熟悉的標志性圖景。如今還真沒有一件事能像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的讀書會那樣能激發他們難得的熱情。
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院長 任志強 媒體人 袁莉 媒體人 許知遠 經濟學家 陳志武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 王巍 學者 金綱 從左到右 (趙衛民/圖)
張維迎悄悄落座于觀眾席
2011年12月20日17點半,位于北京展覽館后街的華遠地產總部的一間室內多功能廳,工作人員忙著做最后的設備調試。“總管”任志強正在樓上以工作餐招呼當晚活動的主角—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陳志武、知名媒體人許知遠等。這是一個普通的周二傍晚,樓堂里的前臺小姐已經習慣了這種加班,“每次在這里舉辦讀書會的活動,都會忙到23點多。”
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讀書會的沙龍活動,是任志強2011年最重要的文化“例牌”。至12月20日,他已邀約各行業的精英舉辦7場活動,加上當晚的活動,已是本年度第8場了。這是任志強甚為看重的“文化夜場”。華遠地產作為讀書會的北京主場,專門將自家的多功能廳改造成一個演播廳?;@球架被拉入角落,燈光高照,幕布堂皇。距離沙龍開始尚有1個小時,觀眾席上已經散坐了三三兩兩的觀眾。
王巍 著名并購專家,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創始人之一。 (老趙/圖)
19點30分,沙龍準時開啟。講座嘉賓陳志武和許知遠在任志強的帶領下步入會場。300座觀眾席早已擠滿,沒有座位的觀眾搶占了一切有利的位置。出人意料的是,北大校長助理張維迎亦悄悄地落座于臺下的觀眾席中。
“我們剛才在樓上討論過今天來說點什么,雖然任總給我的題目叫‘金融與人生’,我準備了一個下午,再看了一遍陳教授的書(《金融的邏輯》),后來陳老師讓步說,我還是可以問我原來準備的問題,但是他們愿意說什么就說什么。”主持人、知名媒體人袁莉的開場白引來滿場轟笑。
主講嘉賓陳志武已在兩月前邀約,臨近舉辦日期,才確定談話主題。采訪過京城眾多巨賈名商的媒體人袁莉意想不到的是,與陳志武對話的嘉賓會是許知遠。在她眼里,許知遠經常批判金錢的傲慢,對自由的綁架。而陳志武,則是金融價值的鼓吹者。不過在她眼里,兩人都符合她關于“才子”的定義—有真知,善表達。
在對話中,外表謙和的陳志武在表示欣賞許知遠的才華之外,總不忘提醒許知遠的表達不要“走得太遠”,“當然我非常喜歡知遠,當然我也不是同性戀。”幽默之余,他提出自己的“補充”。
而許知遠面對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者,直接反擊:“陳老師你誤解了我的意思,這也是我對你一點點輕微的批評。在說話的時候本能性的,包括您這一代人普遍的特性,我覺得是一個線性的結構,和一個二元的關系。”許知遠的坦率,贏得觀眾猛烈掌聲。
每期讀書會伴隨著微博傳播贏得不少網友的追捧,在不限身份實名申請即可免費參加的沙龍活動上,除了學生群體,還能看到中老年長者。據任志強介紹,政府官員、中小企業主、專業領域精英不在少數。他們要傳遞的正是學者、企業家在各自領域所收獲的精神食糧,這亦是吸引眾多聽眾的主要原因。
精神食糧的分享,似乎需要某種介質的催化。有人在現場直播的微博投影中驚喜發現:許知遠帶著酒氣。有人進一步在微博八卦:為了讓嘉賓暢所欲言,在共進工作餐時,東道主任志強勸嘉賓喝下不少私藏的紅酒。微醺的許知遠果然談興大發,就金融的價值與陳志武纏斗了好幾個回合,高潮迭起。
小圈子變成大圈子
談及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的成立,任志強輕描淡寫。任志強喜歡讀書,在圈內早有名氣。2010年5月11日,華遠地產公司圖書館正式對內開放,藏書共計1500多冊(套),全部藏書及DVD均由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個人捐助。除了公司內部重視讀書,他也在企業家朋友圈推薦讀書。
“這是個自己送上門的院長。”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曾這樣告訴媒體。而中國金融博物館則是作為并購專家的王巍的得意之作。普及金融知識、傳播金融的價值,則是開館的基本目的。2011年7月,為更大范圍實現中國金融博物館與公眾的溝通,王巍欲發起一個以金融人、企業家、文化人為主講人的讀書沙龍活動。消息公布出去,百人觀眾的場地,居然有四五百人報名參加。正在發愁,“老任一個電話打過來說:‘干脆搬到我那兒去吧!’”
是的,做房地產生意的任志強有的是地方。于是讀書會轉移到華遠中心那座漂亮的行政樓。每天定量讀書過6萬字的任志強,當仁不讓地擔綱了第一期讀書會的主講嘉賓。那天,神情嚴肅的他,第一次在臺上深情地回憶年少時被逼著讀《牡丹亭》的經歷。
第一場完后,任志強就以主人的身份電話邀請柳傳志、馬云做后幾期讀書會的主講人,馬云又找了郭廣昌和史玉柱??恐壬詈竦穆曂?,任志強的讀書會開始幾期基本不愁主講嘉賓,被邀請的朋友都能主動邀請“下線”。這些向來善談經營哲學、中國式商道的名流,不惹塵埃地“談談人生”,觀眾的反響出人意料地好。這讓王巍料想不到:做讀書會原本只想聚集小圈子,沒想到變成了大圈子。
一個由知名企業家發起的名為“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的組織,就這樣開始不定期地插足文化人遍地的北京“夜生活”。
“或者中斷了,就是沒做好”
盡管“打造金融人、經濟學家和社會精英人群的讀書夜場”是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的定位,但院長任志強告訴記者,書院不需要定義,也不會給自己強訂一個標準。但聊到開心處,他說他希望更多觀眾能與知名金融人、企業家、政治家共同分享金融、藝術、歷史、文化好書。“通過讀書沙龍這個平臺,拉近精英人士與大眾讀者之間的距離,交流讀書感悟,分享人生故事”,最終讓讀者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至于作為院長的責任,他說,“就是我能把每一期都辦下去。當某一期辦不下去了,或者中斷了,就是沒做好。”
陳志武 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著有暢銷書《金融的邏輯》等,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第八期讀書會主講嘉賓。(老趙/圖)
對于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來說,要持續性地發展,存在著三大問題:第一,嘉賓的邀請。目前基本上是靠任志強和王巍的個人名義在邀約,熟人好說,沒打過交道的,就很難湊時間。請人,“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們我們在干什么。如果他不知道我們在干什么,他為什么要來?他也可能以為我們把書院搞成一種商業行為的東西。”
第二,場地的尋找。作為一項公益事業,自然需要更多人參與,需要能將活動推廣到更多城市。但合適的場地,一直困擾著任志強。書院的讀書沙龍活動,目前已在北京、天津、杭州、溫州等地開辦。北京的活動地點就只有任志強的華遠地產總部。
第三,活動的費用。據任志強講,“辦一次至少得七八萬塊錢,這些場地、人員費用高了去了,你以為隨隨便便就能搞起來呢!”為了節約費用,同時為了體現公眾的參與性,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通過官方微博招募志愿者,每次讀書沙龍活動,都有志愿者活躍的身影。
以好友身份被邀請來的著名學者金綱,在沙龍討論期間,一直冷眼旁觀。會后他以歷史學者的冷靜告訴記者,這場沙龍活動,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讀書交流會,只是“企業家小范圍的一種自我形象塑造”。從功能上說,企業家一定要在社會上發出一種聲音,要有自己說話的方式和模式,“這是財富階層更高的需要”。
讀書沙龍活動結束,忙完微博的任志強抓起話筒,盡責地維護秩序。面對蜂擁而上爭搶嘉賓簽名的隊伍,讓他經常緊鎖的“川”字眉難得舒展開來。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