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展】城市創造——2011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

全球變暖、可持續發展成為關鍵詞的今天,城市設計師和建筑師如何應對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帶來挑戰?一直致力于“城市或城市化”議題的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于2011年12月8日如期開幕,努力將這樣專業的建筑課題從政府、學術、商業和民間四個層面發動一場城市動員。

在全球變暖、可持續發展成為關鍵詞的今天,城市設計師和建筑師如何應對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帶來挑戰?一直致力于“城市或城市化”議題的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于2011年12月8日如期開幕,努力將這樣專業的建筑課題從政府、學術、商業和民間四個層面發動一場城市動員。

2005年,首屆的“城市,開門”向國內的公眾進行建筑學的普及,讓建筑師們在大型公共展覽中高唱主角;2007年的“城市再生”就像是給建筑師們出了一個“集群研究”的作業,為建筑師提供了一次運用自身學科視點行使話語權的機會,向公眾展示了他們如何看待“深圳”這個正在迅速發展又迅速衰退更新的城市;2009年的“城市動員”則將“城市”作為一個引子,主題在名義上已經偏向社會學的考量,“底層的反饋”、“公民的意識”、“城市的動員”等等,策展人用那些并不全新的概念將建筑學置于城市的現場和公眾的視界。

今年,已是展覽的第四屆,組委會也邀請了泰倫斯·瑞萊作為總策展人,他是歷屆雙年展首位非華人策展人,曾擔任過紐約現代藝術中心MOMA總策展人、威尼斯建筑雙年展評委會主席。他將此次展覽的主題定為“城市創造”,將目光聚焦于弱勢群體。在此次的展覽中,策展人并沒有將基調定為俯視,而是以一個平等的姿態來談論發展中國家,談論弱勢群體,談論貧民窟。此次展覽也可以視為建筑界由口號走向實際行動的一次巨大改變。

在主展場深圳市民中心舉行的保障房設計展無疑是此次展覽走向公眾的一大亮點,該展覽免費向市民開放。展覽兩側的展板上,均是建筑師在對國情進行感性梳理后,從戶型、社區和城市角度完成的現實設計。來自標準營造事務所的“樹塔”非常引人注目,這些圓形的樓房有著仿生般的外形,頂端滿植樹木,樓梯沿著墻體外端盤旋而上。其居住單位包括10平方米和14平方米兩種,雖然面積狹小,然而獨層獨戶以及特殊的建筑設計賦予了這個居住空間以某種個性化的特征。

“貧民窟涂鴉計劃”則從巴西移植到了深圳,這個項目由荷蘭藝術家Jeroen Koolhaas和Dre Urhahn開創,他們當時聯合了當地居民,為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瑪爾塔地區都繪上了美麗的壁畫,原本平淡無奇的貧民窟變得活力四射,這里也成為了里約熱內盧最鮮艷的地標建筑。該項目后來被移植到了許多國家,此次在深圳羅湖區卷煙廠的舊廠房建筑群進行。

泰倫斯·瑞萊此次的建樹,還包括將該展覽的專業性和國際性推到了新的高度,此次,他成功引入了“國家館”的模式,共有五個國家館在OCAT展場里出現。其中,最為大牌的莫過于首次出征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就摘得2010年度金獅獎最佳國家館獎項的巴林館。展品是將巴林的三間漁屋原地拆解,并將它們“突兀”地移植到深圳華僑城展覽現場,這些自發的海邊建筑曾是海岸線中美好的社會活動空間,但是快速的地產開發使得這些小屋消失了,參展者亦試圖和深圳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都市的經歷發生共振。

在華僑城創意園B10展廳內的一條“街道”是此次展覽的亮點之一??偛哒谷颂﹤愃?middot;瑞萊邀請了12位新銳建筑師用他們自己的設計語言創作了12個不同的立面裝置作品,而這12個立面又合在一起組成一條街道。其中,來自大舍建筑的柳亦春、MAD的馬巖松、開放建筑的李虎作為國內中青年建筑師代表入選此項目。泰倫斯·瑞萊介紹,本次《街道》項目實際上是對1980年威尼斯雙年展“街道”項目的致敬,當年參展“街道”項目的青年建筑師早已都成為建筑界的明星,如雷姆·庫哈斯、弗蘭克·蓋瑞和磯崎新。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