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專題·中國社交舞會】舞場

參與社教舞蹈的一般都是白領、海歸和有素質的高端人群,社交舞蹈正成為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北京 風從上京來

“花容雪貌、玉骨冰肌、腰腳熟練、身手靈活”加之“色彩繽紛,姿態婀娜”,令到民眾“偷看妙舞,如蛾附火,如蟻附膻”?!侗毖螽媹蟆吩涍@樣渲染上世紀三十年代北平的舞場盛況,當時各種流行的交際舞舞法,如“兩步舞之狐步舞”、“三步之華思爾舞”、“四步之登高舞”等都為時髦階層津津樂道。跳舞與男女平等、社交公開、婦女剪發一起,被視為都市新思潮和新生活的體現。當時的舞場交際是不折不扣的舶來品,白宮舞場就是當時文人墨客和達官貴人們在北平的社交娛樂的高級場所之一。而東長安街使館區和位于這一帶的涉外高檔飯店內均設有舞場,如法國人開辦的北京飯店和外國使館區內的六國飯店,后來涉外的中西式及中式飯店,也仿效西人飯店開辦舞場。甚至解放戰爭時期,延安、西柏坡也有舞場。

新中國成立后的十多年里,中南海中,西樓大廳、勤政殿、居仁堂、懷仁堂、紫光閣都舉辦過舞會,唯有春耦齋環境最好。春藕齋位于頤年堂旁邊,室內裝潢甚為雅致,前后有蓮池圍繞。對于這種西方式的男女成對交誼舞,毛主席曾明確表示:跳舞有好處,但要少,以不影響工作為原則。當時還產生了當代中國最早的專業舞伴—中央警衛團的文工隊隊員,舞曲大多是廣東音樂、民歌或電影插曲。1977年的北京大學提倡思想解放,要求哲學系學生帶頭組織舞會,開了北京大學校園舞會的風氣之先。20世紀90年代 大學校園“掃舞盲”運動的興起,大學舞會社交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人際社交場所。

新世紀,北京的社交舞蹈也朝著高端化、精英化的方向發展。參與社教舞蹈的一般都是白領、海歸和有素質的高端人群,社交舞蹈正成為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2009 年1月21日,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攜夫人米歇人出席就職舞會。 (鄒培軍 corbis 全景 IC/圖)

臺灣 與浪漫無關的舞榭

臺灣早期酒場舞榭里的“舞女”,只賣笑不賣身;倫巴、恰恰、探戈樣樣得精通,酒量不含糊,歌聲也須具備,周旋在“黑美人大酒家”、“新加坡舞廳”,以及北投溫泉區那卡西走唱餐廳里的日式榻榻米上。這些女流之輩,每天送往迎來的可都是些政商巨賈,如果口風不夠緊,還恐遭瑪麗蓮·夢露式的紅顏薄命。至于華爾茲呢?就留給那些洋派的富商太太小姐們吧!在1960年代的臺灣,民風保守傳統而低調,即使名流們想尋歡作樂,也只能往備有暗門可供逃跑的歡場鉆。那是個沒有狗仔的年代,新聞媒體也仍屬一言堂,男人們怕的不是媒體,而是捉奸的太座以及政風處長官。這樣的情況一直到七零年代末期仍能看到。

來到1980年代的臺灣,人民的口袋不斷肥碩,出國見過世面的人多了,開始在名流圈興起“私人招待所”模式,在泡沫化經濟時代,昨天的巨賈一不小心就淪為今日階下囚,于是白天在電視里哭嚎著“我會勇敢面對責任,請銀行團不要雨天收傘”的大老板們,晚上就在自家大樓的神秘招待所里,將掌控他生死權的官員和銀行家請來享用盛宴,席間當然少不了影視明星作陪,在那卡西伴奏樂師所營造的歡鬧氣氛下,有人唱著歌,有人翩翩擁舞,有人則涎著臉尋求高人指引一條生路。

追溯民國時代,上海百樂門舞廳是中國最早接納西方舞會文化的所在。 (鄒培軍 corbis 全景 IC/圖)

舞榭文化在臺灣,少了些文人墨客的浪漫愛情故事,因為所費不貲,只有暴利行業的商人才花得起呀!多的卻是政商掛鉤見不得光的利益輸送,為臺灣經濟寫下鬧劇般嘲諷又哭笑不得的一頁。

香港 馬照跑,舞照跳

“馬照跑,舞照跳”是指香港“回歸”后,市民的生活方式不會被過多改變。顯而易見,跑馬和跳舞在香港人生活中的地位。舞會文化滲透省港澳還得從“十三姨”和“十三行”時代說起,那時洋人與國人只是在生意往來時才發生接觸,西式舞會是洋人答謝賓主雙方的例牌套路。有一群留洋歸國分子,成為這兩撥利益集團的橋梁,起到文化交融不沖突的催化作用。而真正流行開去社交舞會風潮,很大程度上來自上海的“舞廳文化”。

20世紀初的香港,到處洋溢著“夜上海”的味道。為避亂世,許多上海的達官貴人紛紛移居香港。發展至1960年代,香港的舞廳文化紅極一時,由亞洲電視臺拍攝的電視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生動反映了那個年代的舞廳文化。

而屬于社交性質的舞會,正體現了香港的殖民文化,當時的婚禮或其它重要晚會,通常在郊外的無敵豪宅或市區內大酒店舉辦,以主辦方夫婦領舞,跳一段華爾茲或狐步以拉開序幕。這點從邵氏的TVB所拍各類電視劇中就能窺見一斑,香港導演拍本港題材影片,只要提及香港上流社會,自然要以舞會的場景來描述,此乃極致。像是《縱橫四?!分兄軡櫚l、張國榮和鐘楚紅這仨雌雄大盜來到社交舞會找尋目標,瞄準的正是那些自以為有點小權力和社會地位的中層職員,向往過上體面生活、換了面具就不是原來自我的虛榮心。

上海 雅華貴與東方靈動

上海的百樂門曾是“遠東第一樂府”,少帥張學良時常光顧;陳香梅與陳納德的訂婚儀式就在此舉行;徐志摩是???;卓別林夫婦訪問上海時也曾慕名而來;陸小曼、陳香梅、唐薇紅等當年的名媛貴族是舞池中的明星……他們傳達的正是上海灘最典型的氣質。開埠后的上海,以英租界為核心的市中心逐漸形成,不僅禮查飯店、英國總會、匯中飯店、一品香飯店、大華飯店等設有自己的舞廳,獨立經營的舞廳、社交場所也層出不窮,西藏路上的高峰、遠東、爵祿、逍遙、大新、鍋臺、米高梅、維也納,南京路上的大都會、仙樂斯、維也納、麗都、云裳、大東、國泰,再加上洋人豪宅中的舞廳—如猶太四家族之一的E.L埃茲拉的私宅,就有一個可容納150人共舞的舞廳,整座城都洋溢著律動。

老上海還有一類專門向洋人開放的娛樂社交高級場所—“西人總會”,這些總會是實行會員制的俱樂部,主要對本國僑民開放,即使是“高等華人”,要想入內也極難。其中英國總會資格最老、勢力最強,所以名字起得很大—上??倳?,又叫上海俱樂部,位于外灘3號,即現在的華爾道夫酒店。只接受男性會員,會員的社交生活總是排得滿滿的,其中社交舞會和賽馬,無疑是最重要的內容。“交際舞會多得讓人應接不暇”,1937年2月的英文報《字林西報》有這樣的描述:“天天忙得不亦樂乎,你得匆匆帶上假面舞會的道具,參加慈善募捐會,還得擠時間安排一些小型的茶會、雞尾酒會等。”

今日上海的社交舞會雖不如往日氣候,不過總有一些人還有理想。像是周信芳的小女兒周采茨,從香港回來定居后,每年必然要偕同巾幗圓桌基金舉辦“五月慈善舞會”。而今年初在她舉辦中國首個元媛舞會之后,相信社交舞會又會在當地有所熱崇。時至今日,人們只要一提到上海,除了“東方不夜城”的美譽,依舊會立即想到周璇那熟悉的旋律:“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樂聲響,歌舞升平。”想到白先勇的《永遠的尹雪艷》中的那個百樂門頭牌舞小姐—千萬上海灘新貴的追逐目標,曾引發了多少關于上海灘的遐想和迷戀。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