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1237個事業單位是如何撤銷的

山西省編辦官員說,這次山西清理規范事業單位,“沒讓一個人下崗,沒讓一個人的利益受損”?!安荒芤驗楦母?,影響人家的利益。畢竟從領導崗位上下來,不是人家個人原因,而是改革政策調整導致的。不能因改革引起上訪?!?/blockquote>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4月中旬,《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公布,這一啟動于上世紀90年代的改革,終于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對三千多萬“事業人”來說,這場改革關乎切身利益乃至命運變遷,對決策者而言,面對這場范圍、影響極其廣泛的利益調整,要“改革”還是要“穩定”?這是一個問題。

南方周末選擇全國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省份山西,進行深度調查。在第一步的“清理規范”工作中,山西撤銷1237個事業單位,成為很多省份學習的樣本,背后的利益協調令人關注。但下一步分類改革將直接涉及利益調整,改革如何完成,尚是疑問。

事業單位改革涉及大范圍的利益調整,并非一剪了之這樣簡單。 (翟海軍/CFP/圖)

山西省編辦官員說,這次山西清理規范事業單位,“沒讓一個人下崗,沒讓一個人的利益受損”。

“不能因為改革,影響人家的利益。畢竟從領導崗位上下來,不是人家個人原因,而是改革政策調整導致的。不能因改革引起上訪。”

1237個事業單位被撤

2012年5月11日是個禮拜五,天氣悶熱。下午5點了,宋保平的辦公室門外,仍有兩名男子在守候。

宋保平是山西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政策法規處處長。他正在辦公室和兩名同事討論事業單位分類事宜。

守在宋保平門外的,是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培訓中心的兩名員工,受命到省編辦找領導“訴苦”。一個較年輕的員工,右手攥著一份材料,左手拎著一個印著“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字樣的紙袋,內裝一個黑色塑料袋。小伙子誤把來訪的南方周末記者當做省編辦官員,滿臉堆笑地遞上材料:“您看看。”

材料顯示,山西省編辦在給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的征求意見函中,把該培訓中心初步定為“企業”了。小伙子說,領導讓他過來向編辦領導說明情況,希望不要把培訓中心劃歸“企業”類。

“分類”,是山西事業單位改革的第二步,涉及極為敏感的利益調整,將直接決定事業單位的錢從哪里來。山西省計劃到2012年6月底,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分類”工作,參照中央文件,將保留下來的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公益服務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三個類別,將會有財政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的區別。

山西省的事業單位改革,啟動于2008年——當年山西被確定為全國事業單位改革的試點單位。2012年“分類”改革啟動之前,山西已花了三年多時間,完成了改革第一步“清理規范”工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