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長城丟了,“萬里長城第一人”也走了
2012年5月14日,羅哲文逝世。在他88年人生眾多的稱謂中,最著名正是“萬里長城第一人”。他一手擎起的長城保護大旗,如今后續乏力。他從老師梁思成秉承而來的“整舊如舊”保護理念,正面臨一座座“假古董”的威脅。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王靜怡 張路延 鄭育杰
2012年5月20日,北京千人送別羅哲文。一名長城愛好者舉牌“萬里長城永不倒”緬懷羅老。 (法制晚報/CFP/圖)
2012年5月14日,羅哲文逝世。他一手擎起的長城保護大旗,如今后續乏力。他從老師梁思成秉承而來的“整舊如舊”保護理念,正面臨一座座“假古董”的威脅。
“羅哲文是個矛盾的人。他對有些事非常在乎,對有些事非常不在乎。”羅哲文的弟子兼助手齊欣說。
2012年5月14日,一代哲匠、文物保護與古建筑專家羅哲文在北京逝世。6天后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葬禮上,弟子們用“修長城修故宮參襄國徽設計無愧文物衛士,護名城護運河舍身文化遺產堪稱古建護神”的挽聯,概括了羅哲文的一生。
羅哲文非常在乎的,包括萬里長城。在他88年人生眾多的稱謂中,最著名正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然而,在羅哲文長眠的同一天,陜西榆林再次被媒體爆出破壞長城的新聞。地點距離著名的長城建筑鎮北臺僅約500米——那里還有羅老的親筆題字“萬里長城第一臺”。
羅老“非常在乎”的萬里長城,如今卻不斷有破壞的消息見諸報端。2002年前后,中國長城學會調查走訪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長城基本完好,三分之一殘破不全,三分之一不復存在。”
羅哲文(1924-2012),師從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劉敦楨等。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組組長,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中國政協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胡雪柏/CFP/圖)
“要使長龍復舊觀”
1948年,當羅哲文第一次在京郊看到歷經三百年風雨的明長城時,昔日雄關因年久失修已是殘垣斷壁、破敗頹圮。
“在他(羅哲文)之前,中國根本沒有長城保護的概念。”中國文物學會長城研究會會長成大林說。直到1952年,時任政務院副總理的郭沫若提出開發長城、向國內外開放的建議,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把修長城的任務交給了羅哲文。
羅選擇了八達嶺和居庸關兩處先行勘察。他騎小毛驢、徒步登上長城,寫下了“要使長龍復舊觀”的詩句。1953年,八達嶺長城修復完成,隨后,山海關、嘉峪關等段長城也陸續開始維護。
“羅老四處奔走,第一次把長城歷史文獻和遺址調查勘測結合起來。”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董耀會說。
解放初期和&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