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探索】自來水里有避孕藥?被誤讀論文作者辟謠

近日,一則“自來水里含避孕藥”的消息引來熱議。自來水、雌激素、避孕藥、后果難料,流言在傳播中持續發酵。果殼網尋找到事件起源——一篇被誤讀的論文,并專訪文章作者,釋疑“自來水里的避孕藥?!?

近日,一則“自來水里含避孕藥”的消息引來熱議。自來水、雌激素、避孕藥、后果難料,流言在傳播中持續發酵。果殼網尋找到事件起源——一篇被誤讀的論文,并專訪文章作者,釋疑“自來水里的避孕藥。”

最早的消息來自@環保董良杰的一則微博——【自來水里的避孕藥】中國是避孕藥消費第一大國,不僅人吃,且發明了水產養殖等新用途。避孕藥環境污染可導致野生動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學者對飲水里雌激素干擾物研究發現,23個水源都有,長三角最高。另外,它們作為持久污染物,一般水處理技術去不掉;人體積累,后果難料。

(果殼網/圖)

在這條引來將近2萬條轉發的微博中,董良杰先生援引了一則論文的表格,作為附圖。隨后,他給出了消息出處——發表在2012年2月環境學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上的一篇論文 。果殼網專門找到論文的第一作者@copperpea,并請他來親自講講,“自來水-避孕藥”事件中真實的情況到底如何。

果殼問:微博上董良杰先生對你的文章進行了自己的解讀,你對他這條廣為流傳的微博有什么看法?

答:本人的論文是英文文章,這條微博是在譯為中文后,加上了自己的意思,完全曲解了本人的結論。

第一,水產養殖業使用激素類藥物,并無證據表明由中國人發明,本人論文里對于水體中這類物質的來源引用的參考文獻分別來自于日本和英國,并無一字提及“中國人發明”。這三篇文獻的發表時間分別為1983年、1998年和2003年[1][2][3],可見西方國家使用雌激素要早得多。

第二,雌激素對野生動物確實有危害,但并不等于“避孕藥環境污染可導致野生動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環境中的這類物質含量是很低的,而研究雌激素對動物的作用僅僅局限于實驗室中,實驗中使用的雌激素濃度是環境水體中的幾千幾萬倍以上,且必須長期持續暴露。有一些研究是有關小范圍內水生態系統內的動物受到的影響,但很少有明確的結論表明影響與環境雌激素有關。

第三,董先生在此只提及“水源里有”,有誤導網友之嫌。本人的論文只是在水源水中檢出這類物質,且濃度很低,而不是說的自來水。即使是文中報道的水源水中的含量也是很低的,不足以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西方發達國家的水源水和自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