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刺激經濟須解除民企后顧之憂
地方政府又如何證明自己嚴格保護民企產權的誠意?一個尊重市場規則、嚴守權力邊界的政府,其行為才可理性預期,才能最大限度減少交易費用,從而為經濟復蘇與發展奠定穩固的根基。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狀態如何?內需:江湖上有關于它的傳說,但恨不見應驗,怎么哄也跑不起來。出口:以前很得力,但遭了時疫后,貴體有恙,一時也跑不動??磥?,為了讓經濟“快快走,別停下”,“固定資產投資”又得被拉出來千里走單騎了。
2012年5月18日至20日,溫家寶總理武漢講話,釋放出強烈的政策信號:“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是提出:“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
由是,我們看到了經濟刺激政策的組合拳:央行把存款準備金率降低了0.5個百分點;鐵道部宣布獲得了2萬億元的銀行授信;國家發改委開閘放水,給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頒發了準生證,如寶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