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讓中國文化不安全
中國書協顧問邵秉仁認為,中國書法,首先必須是漢字書寫的藝術。從甲骨文到篆書、隸書,不論怎么變化,它體現出中國人對客觀世界的概括,對生命的思考。任意肢解漢字,把書法當成線條藝術,這是另一種藝術,不是書法。
責任編輯:袁蕾 徐詞 實習生 何歆 周鑫 陳浩民
前國家電監會副主席邵秉仁同時也是“中國書協”前副主席。
“我是典型的士大夫,骨子里是傳統文人。”邵秉仁說。說這話的時候,他的“身份默認”是前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和前任國家電監會副主席——一個省部級官員。
“先天下之憂而憂”是古代士大夫的情懷。邵秉仁最愛《岳陽樓記》,2012年5月25日,東莞嶺南美術館“邵秉仁書法作品展”開幕,他手書的《岳陽樓記》是展覽最重要的展品之一。展出近七十件作品,許多內容都是他自創的詩詞,這也是他“對歷史反思”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作為書法家,邵秉仁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簡稱“中國書協”)顧問、前任“中國書協”副主席。邵秉仁覺得今人的書法水平遠沒有達到歷史的高峰,多少和寫字的人缺了點兒士大夫情懷和文化底蘊有關。
“儒家文化價值取向是‘中和’,既有思想,又能含而不露,這樣的人是一直被推崇的。在藝術上,不論任何時代,具有清新剛健、正大氣象的書法都是主流書風。”邵秉仁希望書法界也能傳承這樣的主流書風。
任仲夷是他敬重的領導。邵秉仁在遼寧鐵嶺工作時,任仲夷在遼寧做書記,邵秉仁在錦州工作時寫了一副對聯,任仲夷非常喜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