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誰能帶我們重回現場

透過這歷史的迷霧,我們又能看到什么?個體記憶雖不見得準確或全面,但畢竟離現場和真相更近一步。如果“記憶”不可靠,我們只好求助于“記錄”。但這么多年過去了,可作為“信史”的“記錄”又在哪里?歷史不記載的地方,流言就會產生。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賀風玲

透過這歷史的迷霧,我們又能看到什么?個體記憶雖不見得準確或全面,但畢竟離現場和真相更近一步

前不久,一位名叫林治波的先生發了一條微博,質疑1960年代初的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的說法是“夸張”和“污蔑”之辭,是“有人為了糟蹋毛主席”。他說,有人為此走訪了安徽、河南的很多村莊,“鄉親們只是聽說餓死了人,而自己并沒有親眼看見餓死人,能夠直接證實的餓死者為數極少”?!?/p>

林治波言論一出,立即喚起一股民間追溯歷史的力量,上萬網友跟帖,舉證自己的親人、鄰居或同鄉都有死于那場大饑荒。但大多數網友都是“剛回家問了我爸,我爸聽我奶奶說的”。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只是聽說”,“沒有親眼看見”,而這正是林治波所質疑的。歷史不載,春秋不作,冤魂無法自證,對于出生于大饑荒之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