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中的特區:海南文化試驗
試驗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楊曉民坦言,海南建設文化新城的最大挑戰是文化創意人才的匱乏,新黎安必須在胚胎階段就著手塑造城市的文化基因。這座尚在紙上的文化新都,將向世界展示什么樣的“新型中國文化”,仍是建設者必須回答的問題。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陳浩民 周鑫
俯瞰黎安。黎安就像一張白紙,一切都可以從頭開始。 (南方周末記者 陳一鳴/圖)
深圳是經濟特區,而海南想建立的是文化特區。用特殊的自然資源和特殊的制度資源,展示“新型的中國文化”。而這個特區的樣子,10年以后見分曉。
三亞市東50公里,陵水縣的黎安鎮默默無聞。時間仿佛仍停留在1990年代初期。臨近鎮子,路邊的每棵芭蕉樹上都貼著“男科”、“婦科”的小廣告,鎮子中人們在自家房前的蔭涼地嚼著檳榔,抽著水煙袋。有時飛機低空掠過,震撼轟鳴,村民習以為常,頭都不抬一下。
在海南省的規劃里,10年后,這里將是一座“世界級的海濱文化新城”。
楊曉民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張巨幅地圖,65平方公里的“海南國際旅游島先行試驗區”一覽無余。“我們正計劃面向全球為這座城市征集一個名字。”試驗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楊曉民說。他常常對著這張地圖向來訪友人推銷他對未來“文化天堂”的想象:
假如你是內地IT精英,一心想當中國的喬布斯卻苦于政策束縛,到黎安來。辦網站也好,搞動漫也好,這里的新媒體總部、智庫信息園可以承載一切你敢于想象的創新。
假如你是內地藝術家,在鋼筋水泥叢林中靈感漸漸枯竭,到黎安來。專門為藝術家開設的工作站,如果你水平夠高名聲夠大,就可能受邀駐站創作。名氣不夠也不要緊,你可以在藝術家長廊里修身養性,參加藝術沙龍,還可以帶著作品在“文化MALL”里試試身價。
假如你是內地文化人,志在做出超越常規、利國利民的事業,到黎安來。做出版,搞電影,“凡此種種,要么不干,要干我們就都爭取與世界接軌。”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