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農信社的窟窿是如何填上的
“堵信用社的窟窿”,就是華縣民間所謂的“墊資還款”——當地信用社為了清除陳舊的死賬,默許信貸員在年末向村民借錢,墊付信用社到年底仍無法收回的貸款,借以隱藏不良貸款。過完春節后再讓信貸員將借款歸還村民。
責任編輯:冉孟順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馮葉
墊資還貸、冒名貸款亂相頻出
陜西農信社華縣聯社的蹊蹺事兒,暴露出農村金融的風險隱患。
墊資還貸、冒名貸款等事件層出不窮,給農村金融帶來極大的風險隱患。 (何籽/圖)
馮新民從村民李喜盈眼前消失已經兩個半月了。
李喜盈還記得2012年3月21日那天,在陜西省渭南市的一家小飯店里,幾名便衣警察突然進來,隨后帶走49歲的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華縣聯社侯坊分社的信貸員馮新民。
不久,馮新民被公安局正式批捕,其所經辦的將近兩百萬元的墊資還貸、冒名貸款也浮出水面,卷入其中的數十名出資墊款的村民也索要無門。
事實上,馮新民的事件,只是暴露出當地農信社系統亂象“冰山之一角”。
渭南一位金融人士還表示,目前農村金融的監管缺位,個別地方內控不嚴,造成墊資還貸、冒名貸款等事件層出不窮,不僅給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安全帶來極大的風險隱患,而且已成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案件發生的主要誘因之一,需要及時疏導和應對。
被“默許”的墊資還貸
“堵信用社的窟窿”,就是華縣民間所謂的“墊資還款”——當地信用社為了清除陳舊的死賬,默許信貸員在年末向村民借錢,墊付信用社到年底仍無法收回的貸款,借以隱藏不良貸款。過完春節后再讓信貸員將借款歸還村民。
時間回到2008年12月。李喜盈當時借了4萬元錢給同村的馮新民,月息1分2,約定次年春節后歸還。另一位認識馮新民才幾天的葉淑娟,也被馮要求借70萬塊錢用來“堵信用社的窟窿”。
馮新民所說的“堵信用社的窟窿”,就是華縣民間所謂的“墊資還款”——當地信用社為了清除陳舊的死賬,默許信貸員在年末向村民借錢,墊付信用社到年底仍無法收回的貸款,借以隱藏不良貸款。過完春節后再讓信貸員將借款歸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