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書店,請更長久
責任編輯:史哲、戴志勇、蔡軍劍
我喜歡讀文史類的“老”書,也喜歡老書店:不一定是外觀老,而是散發著有文化底蘊的獨特馨香。曾常去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讀者服務部,分期分批將中華書局的《二十四史》以及商務印書館的“漢譯名著”系列扛回家。如今常去的老書店,是佟麟閣路口東側的那家“三味書屋”,灰墻黑瓦,木門樸拙,看似雜亂無 章的書,卻自有巧思:陳丹青的書旁邊是木心,止庵附近就有知堂。不過夾在兩棟新蓋大樓中間的它,總讓人擔憂其未來。
巴黎有莎士比亞書店,舊金山有“城市之光”書店,上海同胞也曾發起過“保衛季風書園運動”,臺北有“古原軒”舊書店、周夢蝶先生只售詩歌、文哲圖書的小攤……請都市為老書店留點空間,不只成為城市一景,還能讓它的厚重、馨香滋養每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