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落腳城市(24)
人口遷居城市也許摧毀了小農生活的樣貌,但我們絕不該因此以為鄉村只要與城市斷絕往來即可保持平靜。與其跟著鄉下貧窮現象的惡性循環陷入谷底,不如給自己一個機會,看看能否擺脫鄉村,加入城市貧民的行列,藉此改善自己的生活。
朵利,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
人口遷居城市也許摧毀了小農生活的樣貌,但我們絕不該因此以為鄉村只要與城市斷絕往來即可保持平靜。我在驕陽炙人的印度中央地區就鮮明地認識到了這一點。那里的一座村莊,同樣滿是泥土與牛糞的小屋,卻因為在外墻上漆了一幅來往車輛都可清楚看見的招牌,而在周遭的村莊當中顯得特別醒目。這幅招牌寫著:“本村出售中,含所有房屋、牲畜及農場。”
朵利(Dorli)是一座人口只有兩百七十人的小村莊。我和許多來到這里的訪客一樣,一開始也把這段由馬拉地文寫成的標語視為一種抗議的表現,或是爭取注意的手段。瓦爾達(Wardha)正是甘地發起印度獨立運動的基地,所以在瓦爾達的郊區出現這么一句政治主張顯然也算得上適得其所。我被人帶著走進一間以牛糞鋪成地面的小屋,墻壁漆著帶有歡樂氣息的淺藍色。在這間單房的小屋里,十幾名或老或少的村民和我一起蹲坐在床鋪與電視之間的地上。他們說這座村莊的確真的在求售,因為他們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計算與爭論之后,發現村莊的前景一片黯淡。他們真的希望有人能夠把這整座村莊買下來,也希望能有某個企業家出面和他們接觸,因為全村的四十個家庭都在經過合理的推論之后斷定從事糊口農業是死路一條。與其跟著鄉下貧窮現象的惡性循環陷入谷底,不如給自己一個機會,看看能否擺脫鄉村,加入城市貧民的行列,藉此改善自己的生活。
作者:[加]道格•桑德斯 譯者:陳信宏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我既然可以借著自己的土地獲得新生活,又何必坐著等死呢?我們全都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我們發現,把整座村莊賣掉是擺脫土地的最佳方法。”四十一歲的錢德拉塞卡一面翻開村莊的手寫賬冊,一面這么對我說。他的胡須修剪整齊,衣服頗為陳舊。他是村里少數識字的居民之一。他認為這些田地和房屋有可能獲得印度最大的公司塔塔集團收購,而且這家總部位于孟買的工業集團也許會以兩千萬盧比(四十萬美元)的價錢買下這座村莊。如此一來,村里每家即可分得一萬美元——這么一筆錢對他們而言堪稱天文數字,但也幾乎可以確定是完全不切實際的期待。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之前,村里每一家還可能賺得到一天兩美元的收入,但在接下來的十年里,這里的家戶收支卻都處于赤字狀態。如同世界各地貧窮鄉村里的小農,朵利的居民也生活在債務的沉重負擔下。村里每個家庭平均積欠銀行及私人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