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落腳城市(13)

居民如果無法擁有自己的住宅,就很難克服環境,改善生活。落腳城市不僅是一堆住宅而已,其中的居民形成繁復緊密的聯系網絡,并且利用其中的空間做生意并經營非正式企業,藉此在社會中得以向上游動。

基貝拉,肯尼亞內羅畢

尤尼斯和她的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共同睡在一個房間里,長寬分別為十公尺與七公尺,墻壁由紅土、石頭與垃圾的混合物堆砌而成,涂在樹枝交織而成的骨架上干燥成形,墻壁上方頂著一片鐵皮屋頂。他們的家是個狹小但溫馨的空間,有三個小窗戶,墻壁上覆蓋著色彩鮮艷的布料與塑料板,還有一個煤氣爐、一部CD播放機、一臺電視、幾張椅子、幾根赤裸的日光燈管、一書架的教科書和幾件迷人的裝飾品,采用傳統的獅子主題。尤尼斯用懸掛的布簾把這棟小屋內的空間隔成兩個房間。她的兒子——最小的十四歲,最大的二十一歲——睡在布簾的一側,另一側是她和五歲的女兒睡覺、煮菜的地方。這是個非常狹隘的居住空間,周遭充滿了噪音、惡臭、可怕的黑暗與暴力犯罪。


作者:[加]道格·桑德斯 譯者:陳信宏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這棟簡陋的土屋位于一片類似的,聚集在一塊兩公里的土地上的住宅當中,房屋之間緊密相鄰,只有狹窄的巷道相隔,巷道上滿是泥土、垃圾與人類排泄物。這里是基貝拉(Kibera)貧民窟的一角,是一片迷宮般的住宅區,臭氣沖天,人口密度高得難以想象,建造于內羅畢市中心附近的一座垃圾山上?;惱木用駥⒔话偃f,大概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最大也最惡名昭著的貧民窟,其中的疾病感染與政治及幫派暴力的規模都龐大的令人害怕。2007年底,基貝拉爆發了長達幾個月的政治暴力活動,盧奧族的(Luo)成員把基庫尤族(Kikuyus)逐出了這個社區,以致這里的種族隔離現象更為嚴重,生活環境也更加危險。

如同非洲大多數的貧民窟,基貝拉也是一座如假包換的落腳城市。這個社區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當初一群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努比亞人老兵戰后成為無家可歸的游民,于是肯尼亞殖民政府撥了些公共用地讓他們建造家園。這里雖已存在了九十年之久,卻在后殖民時代成為城市化的重要推手,把整座鄉村都送進了城市當中。這里的生活環境雖然極為惡劣,卻為肯尼亞及鄰近國家那些問題重重的鄉村提供了關鍵的現金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