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芮成鋼
他是這個國家最富代表性的年輕精英,形象好,氣質佳,自由游走在中英文之間,博客和微博上最多的就是和世界名流的交談與合影?!拔液苄疫\,我很年輕的時候就被放在這樣一個(向國外解釋中國的)位置上,久而久之就變成我生活的一部分”
芮成鋼(南方人物周刊記者姜曉明)
“我很幸運,我很年輕的時候就被放在這樣一個(向國外解釋中國的)位置上,久而久之就變成我生活的一部分”
國際化的中國新青年
芮成鋼回到家鄉合肥,盡管胖了一些,但仍是令人瘋狂的超級明星。5月26日中午,安徽圖書城,面對洶涌的人潮,新華書店的工作人員手挽手,在簽售區外又隔出一道“防波堤”,他們個個紅光滿面,臉上一半寫著自豪,一半寫著終于看到大場面的興奮?,F場全是舉著手機拍照的手臂,和少女們的尖叫,“拍到了?”“正面的?”“??!好高興?。。?!”
圖書城隔壁是芮成鋼的母校合肥八中,有女生舉著書想加塞,央求保安:我還要上課啊。保安指著望不到頭的人龍跟她解釋,“有人早上7點就來排隊了。”芮在兩個小時里簽售了2000本新書,這情形把隨他前來的BBC記者尼爾看呆了。“這要是在英國,絕對不可能,”尼爾正與芮成鋼合作拍攝一部講述中國經濟的紀錄片,“他可是財經新聞主播,財經多枯燥??!”
尼爾或許不知道,在我們這里,一位成功人士,一位年輕的、帥氣的、國際化的成功人士沒理由不受到追捧。“您看看,采訪的全都是總統、首相!”熱心的店員翻著書里的照片,向一位好奇的老大爺解釋。
事實上,“國際化”一整天都在嗡嗡作響。12點的媒體見面會,一家本地網站的記者向芮成鋼提問:在合肥這樣的城市,你是怎么提高自己外語水平的?另一位記者則激動地問:請問你這本小說想告訴我們什么?芮成鋼反應很快:“這是一本小書,不是一本小說。”下午在安徽大學的交流及簽售,主題便是“如何做一個國際化的年輕人”,面對4500名學生,芮成鋼說的第一條經驗是,現在就業環境不太好,大家一定要把英文學好,“這個世界80%以上最鮮活準確的訊息是英文的……”
他是這個國家最富代表性的年輕精英,形象好,氣質佳,自由游走在中英文之間,博客和微博上最多的就是和世界名流的交談與合影——他從不吝于展示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密切關系。他與比爾·蓋茨共進早餐,參加克林頓的私人聚會,和澳大利亞前首相陸克文的良好關系更是盡人皆知。而那些接受過他采訪的VIP們對他也多有褒獎,意大利總理馬利奧·蒙蒂說:“被芮成鋼這樣的重量級記者專訪,是一件相當愉悅的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說:“芮成鋼是一位活力四射的新時代中國的標桿式青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則說:“我為亞洲能有他這樣優秀的媒體人感到自豪和驕傲。”這些評價都被出版社印在他新書的封底。
2007年,我曾和芮成鋼有過一次交談,當時他因為寫了篇《請星巴克從故宮里出去》的博文而第一次被媒體包圍。那次專訪令人印象深刻,他重復著“把心打開,把根留下”8個字,試圖概括自己對西方和對傳統的看法,“這一段的小標題你可以用‘把心打開’,那一段的小標題你可以用‘把根留下’。”他好心地給我建議,“然后你的大標題可以這么寫:……”
星巴克事件后,他在西方記者眼里變成了一個象征,用《紐約時報》的話,“中國式資本主義的媒體面孔:年輕、聰明,令一些人不快的是,還民族主義色彩濃重。”芮成鋼大概不會同意最后一條,畢竟早在2006年,他就寫過一篇《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看看的關于日本的文章》,反對抵制日貨,提醒國人不必過于敏感,在外國人面前要不卑不亢。即使在星巴克事件里,他也一面批評星巴克開在故宮“侵蝕中國文化”,一面講述自己與星巴克CEO的故事和電郵往來,好像對方是自己的朋友。
多年來,我一直留意著芮成鋼的公共言論,試圖看清他的價值觀,卻始終看不真切。作為央視主播,他的言論屢次引發爭議,但他始終未受波及。相形之下,央視不止一位主播因為發了有爭議的微博而遭遇“離職門”,而在去年的動車事故里,因為節目批評鐵道部,一位制片人更是遭到了撤職。
“比較善于推銷自己”
1999年,芮成鋼從外交學院畢業,盡管當年外交部裁員49%,招人名額極為有限,但他仍然獲得了4個選擇機會:外交官、中國銀行行長外事秘書、出國留學(英美大學全額獎學金)、正在籌建的央視英語頻道。
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初一即和家庭教師學習原版教材,據其自述,中學時就在課堂上偷偷閱讀原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芮成鋼的父母都從事文藝工作,父親給他買過很多世界名著的簡讀本,等他長大些,就開始閱讀英文簡讀本,接著是英文原版。芮成鋼在自己的書里寫道,莎士比亞、培根、羅素的文章,很多他都可以大段背誦。比如,莎士比亞曾說過,世界是個大舞臺,我們都是演員(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