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柏林雙年展掃描——忘掉恐懼

柏林雙年展舉辦至今,在德國褒貶不一。主流的聲音認為,雙年展上涉及的政治、社會話題包括主權、大屠殺、吸毒,卻沒有涉及當下人們更為關心的話題,比如經濟危機、勞動力短缺、老齡化等問題。

責任編輯: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周鑫 陳浩民

柏林雙年展舉辦至今,在德國褒貶不一。主流的聲音認為,雙年展上涉及的政治、社會話題包括主權、大屠殺、吸毒,卻沒有涉及當下人們更為關心的話題,比如經濟危機、勞動力短缺、老齡化等問題。

柏林雙年展主展廳伊莉莎白教堂被五顏六色的涂鴉占據。這座曾經的“新古典主義建筑典范”,現在是流浪藝人們的免費創作地,人們稱它為“繪畫者的國會”。 (Sandra Teitge/圖)

在距離柏林市中心亞歷山大廣場不遠的奧古斯特大街上,有一座被廢棄的、“丑陋”的灰色教堂。它沒有尖頂,沒有標識,也聽不到鐘聲。

教堂名叫圣·伊莉莎白,是2012年的第七屆柏林雙年展主展廳之一。雙年展從4月27日開始,將一直持續到7月1日。教堂內被五顏六色的涂鴉占據,它們是展覽的內容之一。教堂中心散放著各色顏料,任何人都可以拿起畫筆,在天花板上、墻壁上甚至地板上隨意涂鴉。不知哪位慕名前來的中國人也加入了創作隊伍,在地板上留下四個斗大的黑色漢字:活在當下。

本屆柏林雙年展舉辦至今,在德國褒貶不一,“批評的聲音占了上風”,主流的聲音認為這次雙年展不像是藝術展,人們不喜歡伊莉莎白教堂內那些看起來亂糟糟、主題不明的涂鴉,雙年展上涉及的政治、社會話題包括主權、大屠殺、與吸毒有關的死亡,卻沒有涉及當下人們更為關心的話題,比如經濟危機、女性就業歧視、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即使有所觸及,也像喊口號一樣膚淺可笑”,《每日鏡報》文化記者基托·尼多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面對人們的質疑,柏林雙年展總策展人、波蘭藝術家亞特·祖米卓斯基并不意外,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讓藝術蒙上政治批判色彩并兼具美感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我們尊重并捍衛人們表達反對意見的權利。”

巴勒斯坦藝術家哈立德•杰拉為自己的藝術項目“巴勒斯坦國設計的護照章。對于支持他的行動的人,他會在他們的護照、筆記本、甚至手臂上蓋上這個護照章。 (Khkled Jarrar/圖)

活著的人也是歷史的受害者

圣·伊莉莎白在1935年由普魯士建筑師卡爾·弗里德里希·辛克爾設計而成,它曾被視為新古典主義建筑的典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教堂內部被毀,隨后它漸漸被人遺忘。“柏林墻&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