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養老舊債不爛,國企收益來還
國企舊稱“全民所有制企業”,為養老基金做貢獻,正做實了全民所有的含義。與其推遲工作者的退休年齡,給工作者增加額外負擔,還不如把可以利用的工具用起來,托起一個老有所養、長治久安的中國。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能想象一個詞語意思的變化也會影響你的生活嗎?2012年6月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稱,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不久的未來,“老”的定義將發生改變,“老有所養”的含意也將同現在不一樣。這意味著你“被年輕”了幾歲。
其實,人保部是不得已而為之。中國和西方國家一樣,有一個日益老齡化的人口,如果現行養老制度不做任何變動,二三十年后將入不敷出,現在未雨綢繆體現了政府的長遠考慮。
但是,有專家說中國至少延遲退休5年才有意義,并援引法國的例子,這就有點嚇人了。中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男60周歲、女55周歲。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07年,中國零歲健康預期壽命為66周歲,其中男65周歲、女68周歲。這是說:退休后,男女還分別有5年和13年拿著養老金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