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公平,善待農民——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的治本策
吃飯對我國這樣曾經歷重大饑荒、且擁有巨量人口的第一人口大國,是個大問題。當務之急乃是進一步明晰、落實農民的農地產權,并完善土地權利的法律救濟機制。還要廢除不合理的糧價管制。糧價上漲,只需補貼困難人口即可。
責任編輯:戴志勇
(向春/圖)
當務之急乃是進一步明晰、落實農民的農地產權,并完善土地權利的法律救濟機制。還要廢除不合理的糧價管制。糧價上漲,只需補貼困難人口即可。
在我國,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被反復、高度地強調。耕地保護更被奉為基本國策,而且我國還要“繼續實行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土地管理法甚至被業內人士稱作“耕地保護法”——事實上,耕地保護也的確是我國現行土地基本制度的重要理由和根據。因此,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之爭對未來我國土地制度基本走向至關重要。
吃飯無疑是人類最為基本的需求,尤其是對我國這樣曾經歷重大饑荒、且擁有巨量人口的第一人口大國,更是大問題。但也恰因為如此,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似乎成為天然正當的、不可觸動的神圣教條,即使微弱的質疑也可能引來激辯和圍攻。
對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的質疑主要是基于經濟效用的理由,例如:我國的糧食安全并不存在問題(糧食安全可通過加大農業要素投入、國際糧食市場進口來保障,且我國的糧食儲備本已偏高);而且我國耕地保護制度的實效性也非常低下,并未有效遏制濫占耕地;再者耕地保護制度也阻礙城市化進程。
這些質疑當然不無道理,但同時也聚訟紛紜。因為對這些質疑同樣也可找出大堆相反的論據據以反駁。但事實上,評判任何制度的首要和根本的標準是其是否合乎公平正義。
對土地用途的管制
表面上看,耕地保護顯然包含著保護耕地免受濫占、保護農民土地權利和保障糧食安全的積極含義;而且農地開發具有很強的不可逆性,即:農地轉作建設用地易而建設用地恢復為農地難。這也正是耕地保護的質疑者遭受抨擊的另一個重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