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戰后東北接收交涉紀實(13)

11月25日9時半自北平起飛,5時抵重慶。至陵園謁蔣委員長,報告局面有轉機。中央軍五萬人去東北,當無問題。經濟合作方案宜早日決定,庶幾省市接收,可望順利進行。

11月21日

研究滿洲重工業及電業兩會社所屬事業之內容,以備貢獻意見于政府。

董副參謀長與巴佛洛斯基中將會談時,我空運步〈部〉隊暫不派遣之決定通告蘇方,并提出長春路隊警備監事,蘇方允即將孫九思復職。此后關于此席之人選,由余全權決定。

11月22日

接熊天翼主任電告:蘇俄駐華大使,曾于11月17日照會我外交部,其要點:

(一)中國政府軍隊無阻礙在長春及沈陽降落,蘇軍將予應有之協助。

(二)蘇軍嚴守中蘇條約,對于東三省之共產黨過去未曾予以任何協助,現在亦然。其撤退區內之共產活動,乃由中央政權未樹立之故。

(三)如中國政府希望蘇軍緩撤,可延緩一月或二月。同月19日,我外交部復蘇大使照會,其要點為:

(1)蘇軍須負責解除長春、沈陽市區及其飛機場附近非政府承認之各種武裝步〈部〉隊,并允中國運送飛機地面工作人員,先到長春、沈陽指揮飛機起降。

(2)中方如須利用北寧路及各港口,須予以可能之便利。

(3)對我接收工作人員,予以道義及物質的協助,并協助該項人員等赴各地籌組團警。以上如經蘇方同意,則蘇軍撤退時間可延長一個月。等語。今日下午2時,董副參謀長依照中央命令,行營撤退后,以軍事代表團團長之資格,率領團員朱新民、邱楠等八人訪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作首次公式訪問。馬云:“余已下令撤換公安局長,希望我方介紹可繼任之人選,但此并非意味貴方接收長春市公安局,僅系協助我方物色繼任人選。其目的在對于貴代表團及市民盡保護之責。”渠又表示:“希望行營早日返長,蘇軍在中國政府軍隊未到達,及中央政府行政基礎未確實奠立之前,暫不撤退。”

熊主任天翼兄來電,行營撤退以明日為限,希望余于明日離長。當復電,告以一俟撤退人員運畢,即離長。并電催助理理事長王澂、理事萬異早日來長,以便余離后,長春路事,有人照呼〈顧〉。

作者:[日]伊原澤周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1月23日

下午往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辭行。經濟顧問斯拉特闊夫斯基亦在座。其談話如下:

余:自就職長春路理事長以來,一切工作,正在開始,余擬不日赴重慶一行,特來辭行,同時擬向閣下,略表個人意見。

馬:閣下是否完全離此?

余:僅短期間赴重慶報告而已。余從鐵路觀點,與經濟觀察點,極盼政治環境改善。目下中蘇兩國間,似有一層霧障,盼望能消除之。

馬:以余看來,并無霧障。蘇方絕對遵守中蘇條約。

余:余擬以私人意見,奉詢上次蘇方通告中提及暫緩撤兵,幫助中央建立政權,具何意義?

馬:沈陽以南,因中央軍未到,故有十八集團軍。如蘇軍撤退一地,而中央軍不予接防,十八集團軍勢必乘隙而入。故蘇軍只好暫不撤退,一俟中央軍隊開到后,認為足以維持秩序后,蘇軍再行引退。貴方何以有二十余架飛機來長春接撤退人員,而不將軍隊運來?

余:請見許余說老實話,山海關有八路軍,營口不能登陸,長春、沈陽用飛機運送隊伍,數目不能多運,當地又有非法軍隊,降落后,難免不有沖突。

馬:不能發生沖突。

余:又如沈陽,有地方政府,且有軍隊,同時利用東北實業銀行,發行鈔票。

馬:沈陽現僅有蘇聯軍隊。關于發行鈔票一節,確有其事,且以十與一之比例通用。此種非法鈔票,余已下令停止行使。

余:各省主席無絲毫武力,故貴元帥一再催往接收,但彼等如何敢去接收?

馬:亦即因此,蘇軍暫留此間。

余:鄙人不明軍事,假使能運五萬軍隊,在蘇軍協助下,當已足敷前往各地接收。

馬:不答。

余:余曾與經濟顧問談過數次,最近彼提出接到莫斯科訓令,關于工業合作條件。余已電重慶報告。此次回渝,自當聽取政府意見。

馬:此間日人工業內,日本資本超過半數以上,但蘇聯政府愿依平均原則與中國合作,即蘇方所占資本,不超過百分之五十,此足證蘇方友誼精神。

余:余深愿政治問題早日解決,經濟工作可早日開始。

馬:閣下擬何日返長?

余:不久即返。但望到重慶時,政治情況業已好轉。

馬:一定即能好轉。

余:首先應注意者,為使山海關與沈陽之鐵路交通,早日恢復。因從經濟立場,十分重要。最好使八路軍,退出鐵路線以外。

馬:此點確極重要。

對于今日馬元帥談話之分析:

馬對于沈陽共軍發行鈔票,下令禁止。又云政治情況一定能轉好,并謂我方有飛機撤退人員,而不早運軍隊來,其不愿我空運軍隊發生阻礙,甚為明顯。更望行營返長,繼續談判。

余試探其我方運兵五萬軍隊來東北,渠不答復,似已默許。因渠言語,極為銳利。如有不贊成之事,往往即時拒絕。

余更進一步主張,八路軍退出榆關至沈陽沿線,渠亦不加可否,亦似不致幫助八路軍久占鐵路線。

根據上述電〈談〉話,電致天翼、經國兩兄,催空運隊伍早來。

蘇方下令,將原任長春市長曹肇元復職。

11月24日

晨,收拾行李。寫信致馬林諾夫斯基元帥,謝其昨日談話誠懇之表示,并述希望早日云霧解明。下午1時,乘軍用機起飛。5時抵北平,宿南長街石志仁特派員預備之招待所。

晚,李德鄰〈宗仁〉〔1〕先生來長談,提及北方共黨勢力日見增長。北平四周,均有共黨。平漢路一時不能打通。設東北不能掌握,華北必生問題。影響及于全局。

11月25日

9時半自北平起飛,5時抵重慶。天翼、經國兩兄來機場,同至陵園謁蔣委員長,報告局面有轉機。中央軍五萬人去東北,當無問題。經濟合作方案宜早日決定,庶幾省市接收,可望順利進行。

與天翼、經國兩兄晤面后,知蘇大使于11月20日復我外交部19日照會。大致為:一、蘇政府已指示空軍司令部,采取必要辦法,保證中國軍隊無阻礙在長春及沈陽降落。中國方面派地面工作人員,至長春及沈陽飛機場,照料中國軍隊之來往飛機,蘇政府毫無反對之意見。二、任何非政府軍隊,從未開入長春。中國軍隊在長春降落之阻礙,過去未曾存在,現在亦不存在。三、可能仍須商討之個別問題,認為仍由馬林諾夫斯基元帥與中國方面代表在當地決定,當有裨益。

11月26日

中午在蔣委員長官邸午餐,商談決定錦州必須占據?,F自山海關前進之軍隊,先至錦州為止。擬定由外交部,以下列各點,答復蘇大使。

一、我方正準備以空運部隊至長春、沈陽。

二、沈陽以南地區,蘇政府現聲明蘇軍已撤退,我軍已派軍隊進入該地區,并于日內即可到達錦州一帶。

三、其他未經商定問題,及蘇軍撤退延期一個月問題,我方當照蘇方提議,即派代表來長春現地商定。飯后赴外交部,與王部長雪艇擬復文稿。

11月27日

上午,與資源委員會錢乙藜兄商談中蘇工業合作問題。下午,俞樵峰〈飛鵬〉〔2〕、王世杰兩部長來談有關東北問題。晚,何敬之〈應欽〉〔3〕部長來訪。擬東北工業合作初步辦法,及第二步辦法。

【注釋】

〔1〕李德鄰

李德鄰(1891—1969),即李宗仁,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學堂畢業。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第三路軍總指揮等職??谷諔馉帟r期,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主席。1945年后,改任軍事委員會漢中行營主任、北平行轅主任。1948年4月,任國民政府副總統。1949年1月,任國民政府代理總統,12月去美國,長期滯留。1965年7月回北京,1969年1月30日病逝于北京。

〔2〕俞飛鵬

俞飛鵬(1884—1966),字樵峰,浙江省奉化人。1908年,畢業于寧波師范學校。1912年,入北京軍需學校。曾任教于國立北京師范學校、寧波第四中學。后隨孫中山赴粵,任黃埔軍校軍需部副主任。北伐前夕,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兵站總監。1928年,任軍政部軍需署署長。1935年,當選國民黨中央執委,代理交通部部長。1945年,任交通部部長。1952年,當選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54年,任臺灣“中央銀行”副總裁。1966年12月,病逝于臺北。著有《抗日戰爭與后方勤務》等。

〔3〕何應欽

何應欽(1889—1987),字敬之,出生于貴州省興義縣。1908年赴日本,入東京振武學校,后參加中國同盟會,從事革命運動。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后再渡日,入日本士官學校。1916年歸國,任黔軍團長、旅長等職。1924年赴廣東,任黃埔軍??偨坦?。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第一路軍總指揮、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長。1929年后,歷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陸??哲娝玖畈繀⒅\總長、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1931年后,參加“剿共”內戰。1933年赴北平,與日本關東軍參謀副長岡村寧次在塘沽簽訂中日《塘沽停戰協定》。1937年,又與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簽訂“何梅協定”,國民政府承認日軍在中國河北省的一切特權,實際上,將河北變成日軍的“殖民地”。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開始,任第四戰區總司令。1945年9月,在南京代表中國戰區接收日軍投降簽字儀式。1949年去臺灣,任臺灣“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等職。

網絡編輯:謝小跳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