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戰后東北接收交涉紀實(8)
今日下午,蔣特派員經國兄往晤蘇軍部政治顧問,渠告蔣特派員謂:“營口發見有大批第八路軍,蘇方駐營口軍隊不多,無法抵抗,故在撤退中?!碧K方在葫蘆島、營口,有意縱容八路軍阻礙中央軍登陸,已極明顯。
10月30日
重慶來電通知行營謂:美已通知重慶蘇使館,派水陸兩用艇赴葫蘆島。
與中國銀行商定,派員赴營口、葫蘆島,接濟上陸軍隊用款。并與杜聿明長官商定接濟數目。
安東省主席高惜冰,遼寧省主席徐箴,吉林省主席鄭德儒,松江省主席關吉玉,均于昨日抵長,今日來見。
10月31日
行營接渝電,知蘇大使已告我外部謂:葫蘆島、營口登陸,可保證安全。又訊,美軍艦已往葫蘆島察看,似我軍登陸,即在目前。
今日,蔣委員長五十九生辰。中午,行營人員全體聚餐祝壽。下午6時,略有余興。聞街上見有日人貼標語“慶祝東亞盟主中國萬歲!”
本日下午1時,董副參謀長晤蘇軍副參謀長巴中將。據云:營口方面,在一小時前,我軍尚無登陸消息。蘇方派赴葫蘆島聯絡之一排兵士,已于29日到達目的地。
11月1日
邀東北電信電話公司理事長董毓舒,郵政管理局長董敏舒來見,告以我政府派來接收兩局之人員已到,應由彼等歡迎前往接事,可免取接收形式。當時采此舉動,擬向偽滿人員手中接收經濟機構。彼等唯唯而去。
齊齊哈爾鐵道局局長竇青林來見。報告哈爾浜以北路軌改軌工作自9月3日開工,10月9日完工。10月11日,莫斯科直達通車開到。蘇政府交通委員會代表到齊齊哈爾,向路局人員訓話。先詢路局工作人員,是否了解中蘇協定精神?又云:“三十年內,中國如能自管,可交還中國人自管。”
在北平覓用熟諳俄文人員四人,今日抵長。
作者:[日]伊原澤周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1月2日
得悉吉林豐滿電廠機器,當有六件正在運走。已有八路軍前往騷擾,深慮有一日不能開電。又訊奉天電信電話局,曾由八路軍派員接收,嗣為蘇軍驅逐。
交通部派來接收交通事業之特派員陳地球,與各同事來見,當告以鐵路一時尚不能接收,只好先調查研究應補充之材料。郵政或可先接收長春總局,至分局暫任原有人員維持現狀。電信電話亦或可接收,一切維持現狀。因昨日曾面告兩局原主持人之故,民用航空,目前更談不到。
面囑陳特派員先派人至錦州、營口,準備接收鐵路,及協助軍隊之運輸。
11月3日
長春市政府經濟局局長吳望孫來見,表示愿為行營設法多運煤斤,使燃料不至匱乏。又云“已令若干小工廠復業,歸經濟局管理,接濟資金”等語。此人系哈爾浜工業大學畢業,向自行經商。最近出任局務,頗得蘇軍信賴。當予以獎慰,告以此后中蘇勢須合作,凡蘇軍占領期間,幫忙蘇方之人,仍須借重,不予歧視。
興業金庫理事啟彬,現主管興農合作社,由金子剛陪同來見,報告合作社組織情形。東北一百數十縣,每縣有一合作社,下設支社及營業所,兩共七千余處。經費由政府撥付,年需十萬萬元。農民下種時,由合作社派員指導,規〈劃〉耕種種類及畝數。收成時,由農業組合(每村)代為收購。農民將糧谷交與糧商組織之機構。每糧一噸,可照官價配給布十五平方碼,農民以之照六七十倍售出,彌補官價之損失。至日用品之平時配給,豆油一斤或半斤,燈油一斤或半斤,火柴二包,鹽一斤或二斤,棉花一斤,棉線一束。興農合作社貸款七億余元。興農金庫貸與興農合作社三億余元。農民存于合作社之儲蓄,約達十億余元。系照收成所得,存儲其中十分之八。此次蘇軍辦糧,系委托糧商承辦。每噸給價三元。給予手續費六角,辦公費四角,合為一元。近來棉花跌價,自五十元跌至三十元。麻袋異常缺乏。
11月4日
今日下午,蔣特派員經國兄往晤蘇軍部政治顧問,渠告蔣特派員謂:“營口發見有大批第八路軍,蘇方駐營口軍隊不多,無法抵抗,故在撤退中。”又謂:“各地陸續發見反蘇運動之組織,故行營欲改編反正隊伍一節,無法同意。”由此談話看來,蘇方在葫蘆島、營口,有意縱容八路軍阻礙中央軍登陸,已極明顯。
11月5日
今日下午1時,熊主任、蔣特派員與余,同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作第五次會談。馬發示:營口發見〈現〉之第八路軍,系來自關內,經錦州而入營口,為數甚眾,且曾經抗日作戰者。故蘇軍無法繳彼等之械。留駐營口之少數蘇軍,只好為八路軍逼走。即葫蘆島之蘇方少數步〈部〉隊,亦為八路軍逼走。因蘇軍若欲采取行動,必須調回軍隊,以致延緩撤兵期限,此為蘇軍所不愿為。熊主任詢其如中央軍與八路軍沖突,蘇方采何態度?馬元帥答云:“蘇方不加干涉。”繼談行政人員往各省接收問題。馬答可前往接收,唯自能利用當地警察,不能改編隊伍,因恐收容親日分子之故。又云:各地方郵電機構亦可接收,唯長春偽機構尚不能接〈收〉。再,鐵路以尚在蘇軍統一軍運組織之下,亦不能接收。繼談空運中央軍隊問題。馬表示:中央軍隊盡可空運來東北,即借用美國飛機運輸亦不反對,但美方空運人員不能在地面工作。
對于第五次會談之分析:
蘇方自始表示吾中央軍隊可在葫蘆島、營口登陸。馬元帥在第一、二次會談中已有聲明。10月21日,蘇軍副參謀長亦同樣向董副參謀長作此聲明。雖對于吾方商請蘇軍對于中央軍在兩地登陸,及由營至沈鐵路運輸予以協助,未作肯定答復,因未敢斷其表示完全虛偽,但何以演變至今日之情勢。蘇方已公開承認葫蘆島、營口有八路軍,且認八路軍為對日作戰之中國軍隊,蘇方無法阻止。無異使中央軍并〈此?〉兩地亦無法登陸。推其演變經過,不外:
(一)蘇方不愿吾方依賴美國運輸軍隊。換言之,不愿美國插足東北。美軍艦人員在大連登陸視察,激起蘇方之反感。10月29日第四次會談時,馬林諾夫斯基提及美軍艦人員登陸時,聲色俱厲。10月26日,董副參謀長已通知蘇方,我方決定借用美國運輸艦運送軍隊至葫蘆島、營口,當亦為蘇方所不滿。故戰后美蘇之敵對,及吾方之不能不依賴美國,或成為阻礙我軍進入東北之一重要因素。
(二)黨部人員行動,雖不敢謂無不慎之處,唯中央自始并無反蘇之指示?;蛘甙寺奋姲抵兄甘節摲藛T,制造反蘇行動,離間中蘇關系。蘇方早存有懷疑國民黨之心理,自不難火上加油。
11月6日
蔣委員長來電,對于營口登陸,囑令必須堅持到底,要求蘇方召責。
今日12時,長春路蘇方副理事長喀爾根來晤,謂已接政府電令,通知派定蘇方理監事名單,當與商定11月9日,余到局就職,一俟中蘇雙方同意議事日程,即召開理事會。
喀云:關于鐵路路警組織,依照協定應由兩國政府協議議定?,F為權宜起見,已由渠暫行組織,委派前市政府公安局副局長孫九思主持其事,已募集華警六百名,在長春一帶沿線執行職務。其他區域,正在編組中。余以此系臨時性質,不與爭持。渠亦聲明:一俟永久組織決定,當由理事長主持辦理。
余更聲明:如蘇軍撤退后,我軍未到前,設有非正式部隊拆路軌,破壞橋梁,應由現任之路警人員負責。意即以此責任加諸蘇方,以防將來借口鐵路安全,延緩撤兵期限,或派蘇軍護路??鎏峒拌F〈路〉兩旁護路地區問題。
彼云:因路警使我聯想到此問題。余答以鐵路兩旁劃出特別區域,系帝俄及日本欲利用借款或合辦鐵路,以擴充其勢力范圍而設,現已不適用于二十世紀。協定第九條關于路警條文中,無此規定。
喀又提及:理事會擬設于長春,管理長擬設于哈爾浜,以哈埠為商業中心,且已有路局房屋及一切設備之故。并告鐵路局長按照協定,由蘇聯人員中遴選。已選定茹拉佛達夫:彼系海參威〈崴,下同〉與伏洛希羅伏段之鐵路管理局長(余評記錄)。
今日午后,各省主席來索款。謂須得到款項始能到任。當將到此分分〈紛紛〉,未帶之原因〈說明〉,婉勸各省主席,在此過渡期內,務須盡量節省。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