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戰后東北接收交涉紀實(5)
若蘇聯為出兵幫助我方收復滿州,只能由中國政府償以出兵費用,不便予以工礦股份。因一經合辦,不特我方無自由發展主權,且他日無法招致他國技術,資本。
10月18日
行營用款問題,因既無滿州中央銀行券,又不得蘇方許可,無法開印新券。同時,不便向蘇方借用紅軍票,無法解決,因囑馬子元返哈爾濱與蘇聯交涉。告以中國銀行系我創造,且該行多數股款系商股,且為維持哈埠市面起見,應請蘇方準許哈中行早日復業。滿州機關中國職員送來滿中央銀行券二百萬元,聊救行營燃眉之急,不無小補。
細察連日接見之各機關任事之中國人,大都未經訓練??梢姼鳈C關實權均在日人之手,中國人點綴門面而已。
10月19日
接蔣委員長10月16日致熊主任及余信,大致謂:天翼、公權二兄勛鑒:手書誦悉。運兵計劃應準備海運與陸運并進。海運決不能以蘇方阻止大連登陸而停止。但除大連入港以外,中意不必在營口等地另覓登陸地點。吾方認定海運部隊必須在大連一港入口也。此應堅持到底。一面應積極恢復沈陽至北平鐵路運輸。如能于本月杪修復,則下月20日以前,我軍陸運至沈陽當無問題。茲已作陸運為主之準備矣。請兄等一面仍交涉由大連登陸,一面準備陸運,積極恢復北寧路為首要工作也。至蘇方顧慮妨礙兩國合作之事與人,吾人應〈特〉別注意,竭力避免總勿使其稍有誤會也。余詳經國函中,請參閱。
中正手啟10月16時11時當日,熊主任往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作第三次會談。告以中央政府堅決主張須在大連登陸。馬云:可轉達莫斯科。同時,馬意最好熊主任親自返渝,面陳蘇方意見,以便將中央軍隊運來東北問題,早日得一解決。意在不必堅持大連登陸。
作者:[日]伊原澤周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0月20日
行營董參謀長彥平,與蘇方巴佛洛夫斯基中將晤談,提出大連登陸及在大連設立航空站,與派大連市接收委員王洽民赴當地視察三項問題。
熊主任明日赴渝,繕就致蔣委員長信,報告有關〈?〉經濟各問題,函云〈?〉如下:查與蘇方討論接收工廠時,馬元帥表示:日方所辦工業應為蘇方戰利品。又詢其撫順煤礦如何?渠云:可歸入長春鐵路經營范疇之內。照上述語氣,東北所有工廠,勢必均歸蘇有,視同戰利品。即或蘇聯將來讓步,允與我方共同合辦,則或全體工業與蘇合辦,我方傷〈喪?〉失經濟自主。
查東北工礦分為二種:一、滿鐵附屬事業。一、滿州國政府〔1〕特許公司之事業。滿鐵事業,當然為日人產業,而滿州國政府特許公司事業,有完全日股,有參加一部分日股。故若蘇方認日產為戰利品,則或全部重要工業歸入在內。據經國兄談及,當莫斯科會議時,主座曾有電令注意及此。史太林曾答復:凡屬于日人私人之財產,可同意賠償中國戰時損失。凡屬于公司組織者,應視作戰利品。嗣我方僅將史語載入會議記錄,未再討論。今若照史語,則東北工礦或無一不屬公司組織,不過日本公司與滿州國特許公司之分而已。
同時,蘇軍已將各工廠及電廠機器拆卸運走。
建議政府迅由外交部向蘇方提出下列各點:
一、滿州之繁榮,有利于中蘇兩國之經濟,有利中蘇合辦之長春鐵路。故滿州已有之工礦事業,不可破壞或減少之。
二、滿州所有敵產,應以之抵償所負人民債務,如尚有余,應以之賠償中國八年戰爭之損失。故一切敵產,應歸中國沒收。
查滿州國中央銀行發行鈔票約一百三十億元。其他發行公債,儲蓄債票,郵政儲金,人民存款,尚有二三十億。是中央政府對于東北人民將負有一百五六十億之債務。而東北全部工礦如數保存,其現有財產,不過百億元。
三、若蘇聯為出兵幫助我方收復滿州,只能由中國政府償以出兵費用,不便予以工礦股份。因一經合辦,不特我方無自由發展主權,且他日無法招致他國技術,資本。
四、滿鐵附屬事業最為重要者,為撫順煤礦。今中〈國〉政府已擔保煤之供應,不能再以礦產歸入長春路。其他煤礦情形亦相同。
五、〈欠缺或誤寫?〉
六、請蘇聯政府通知前方軍隊,從速停止拆卸機器。
七、蘇聯所謂戰利品,只能以拆卸之機器為限。其他產業不能再認為戰利品。
東北軍事政治因時勢所迫,處于不利地位。若經濟再落空虛,則真名存實亡矣。芻蕘之見,是否有當,尚請鈞裁。
10月21日
今日下午,蘇軍副參謀長巴佛洛夫斯基中將答復提出之大連登陸,大連設航空站,派員視察主要城市,及沈榆段鐵路,改編反正隊伍,安東、營口、葫蘆島登陸,奉天、長春、哈爾浜設航空站,以及借用軍服為改編隊伍之用各點如下:
一、大連在中蘇友好協定中規定為自由商港,如允許我軍登陸,即是違反協定。
二、根據同樣理由,大連設航空站亦不能同意。
三、派往奉天、吉林調查人員,可予便利派往調查。奉天、山海關段鐵路之人員,可派蘇軍官陪同前往,唯錦州以上之治安,不能負責。派往大連之軍事人員,難予同意。
四、改編反正隊伍,無法同意。借用軍服,亦無法允辦。
五、營口、葫蘆島可以登陸。安東在11月上半月可以登陸,并可在蘇軍未撤退前開始。
六、奉天、長春、哈爾浜三處航空站,可在蘇軍撤退前二三日設立。
大連登陸問題交涉之絕望及其意義。
大連登陸,在我輩抵長春前,蘇方早已表示堅決拒絕。10月1日,外交部照軍委會意旨,照會蘇聯駐華大使,告以:吾第十三軍部隊定于10月10日前后,自九龍乘美國船只,由海道前往大連登陸,同時電傅大使洽告蘇外部。嗣接傅大使10月5日電告:蘇外部洛次長面詢我運軍,由九龍往大連登陸后,究赴何地?其目的何在?10月6日,蘇大使見甘次長面告:按中蘇條約,大連為運輸商品,而非運輸軍隊之港口,無論誰的軍隊,在大連均系違反中蘇條約。故蘇聯政府堅決反對。10月8日,傅大使電告:6日晚,蘇聯外交部洛次長面告各節,與彼大使所告者相同。
照上述經過情形,蘇方拒絕我軍在大連登陸之態度已鮮明而堅決。不知熊主任是否以為直接與馬林諾夫斯基折沖,尚有轉圜之望,而在會議中提出。再,洛次長問:“我方登陸軍隊究往何地?其目的何在?”似暗示不欲吾方以武力接收,甚至不欲吾方在東北建植武力,其意甚為明顯。我外交當局,仍未注意及之。今日上午,長春商會會長王荊山來,報告渠為Salvador在東北推銷咖啡,擔任該國名譽領事。昨日被捕,旋即釋放。哈爾浜電政管理委員會委員長朱連貴來,報告哈市電局職員,除留少數中國人外,均代以蘇聯人員。長春路護路巡警總監孫九思來,報告系經長春市長介紹,得任此職。
余往大陸科學院(今改為東北科學院)參觀該院,中國職員保護院內設備,十分盡力。
【注釋】
〔1〕“滿州國政府”
1931年,日本關東軍在沈陽發動九一八事變后不久,便將東北全境占領。次年3月1日關東軍指使漢奸張景惠等,以“東北行政委員會”偽政權名義,發表建立“滿洲國”宣言,擁立清廢帝溥儀為“執政”,年號為“大同”,定都于長春,改其名為“新京”。同年9月15日,日本政府承認“滿洲國”,簽訂《日滿協定書》以及附帶密約,將“滿洲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置于日本關東軍支配之下。1934年3月1日,“滿州國”改稱為“滿州帝國”,溥儀由“執政”改稱“皇帝”,年號改為“康德”。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通知駐蘇日使,從本年8月9日開始,蘇日關系處于戰爭狀態,蘇軍分三路立即向占領中國東北的日軍進擊,結果關東軍大敗。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向聯合國投降。18日,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下令,命部屬全軍向蘇軍投降,溥儀被捕。所謂“滿州帝國”,自此土崩瓦解,永滅于世。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