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胖的污水處理率:五年3766億,砸出82.31%成績單
根據住建部網站刊發的《中國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狀況公報》,2010年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了82.31%,比2006年飆升26%。不過對于公眾而言,和高污水處理率不符的是身邊受污染的河流。東莞市民質問環保局“為什么達標了,河還那么臭?”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朱紅軍 實習生 姚小云 鄭育杰 張路延
扔塊石頭,捕捉水花高點,作為污水處理量,這是某些污水處理廠的“高招”。 (勾犇/圖)
“不能細究含義”
這是一個光鮮的數字。
2012年5月7日,住建部網站刊發《中國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十一五”末的2010年,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了82.31%,比2006年飆升26%。
圍繞這個數據不乏溢美之詞: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總投資3766億元,超額完成污水處理率達到70%的目標;為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全國縣市的日污水處理能力已達1.25億立方米。按此建設速度,我國將成為世界上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
然而,這也是一個疑竇叢生的數字。
南方周末記者查閱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編制的《城鎮排水統計年鑒》2011版,全國至少有221家已建成投產的污水處理廠負荷率低于50%,有的甚至處于空置狀態。
另外,污水管網建設是業內詬病已久的短板。“十一五”規劃末期,全國新建成23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相當于一天半就建成一座,但污水管網的建設目標卻未完成。缺口多大,南方周末記者致函住建部,未能得到答復。
2012年4月19日,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透露:“十二五”規劃的污水管網中,約1/3為補充已建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網?!兑巹潯吠顿Y的近4300億元中,一半以上用于完善和新建管網。
管網配套建設不夠,這意味著什么?“污水流入河里了。”住建部的一位老工程師說,“我原來住在北京老城區,胡同里的污水直接進入雨水管道,就近排入水體。”
對于公眾而言,和高污水處理率不符的正是身邊受污染的河流。
“為什么官方材料稱北京市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經接近90%?”環保組織達爾問工作人員邵文杰的話代表了一部分公眾的質疑。邵組織一批同樣疑慮的志愿者,用最笨的辦法,沿著河流,尋找北京的排污口。他們發現,沿著清河分布了很多排污口,郊區的排污口則更多。
在南方城市東莞,市民肖功俊跑到環保局質問:“公眾交了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有沒有達標?”“為什么達標了,河還那么臭?”
在這些公眾感受之余,“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
&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