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專題】那些年,離開地球的女人們

冷戰時期的宇宙探索,把女性送上太空被賦予了政治色彩,兼具社會與技術的雙重宣傳效應。當歷史和政治的塵埃落定,這些曾經帶著光環離開過地球的女性,必然回到地球、回到自己的丈夫和兒女身邊,成為平凡生活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楊繼斌 實習生 謝雪

2005年8月2日,曾乘“奮進”號航天飛機,在太空實驗室完成44項生命科學和材料制造實驗任務的美國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員梅·杰米森在上海與愛好者們互動。 (CFP 夏云鵬/圖)

冷戰時期的宇宙探索,把女性送上太空被賦予了政治色彩,兼具社會與技術的雙重宣傳效應。當歷史和政治的塵埃落定,這些曾經帶著光環離開過地球的女性,必然回到地球、回到自己的丈夫和兒女身邊,成為平凡生活的一部分。

北京時間2012年6月16日,前蘇聯女宇航員薩維茨卡婭在莫斯科通過電視屏幕目送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搭乘神舟九號穿越大氣層,似曾相識且感慨萬分。1982年夏天,她也如這般年華在太空中俯瞰過藍色的家園,感受那窒息般的靜謐和美麗。

“我看見了山脈、江河、大海和璀璨的城市之光。”她回憶說。這是人類發自宇宙深處的第二聲女性的驚嘆。此后30年,又有7個國家55名地球女性加入這個行列。

作為人類首次女性太空行走的創造者,這一次64歲的薩維茨卡婭對中國同行的忠告更多基于母性而非意志。她認為劉洋完成兩次飛行左右,就可以考慮成為一名母親了。

在上世紀相當長的時間里,以冷戰為背景的宇宙探索和競賽曾長期拒絕女性的進入。除了1963年前蘇聯出于政治宣傳需要誕生首名女航天員外,近20年時間里太空都是男人們的競技場。

然而,隨著人類科技觸角的延伸和女性意識的覺醒,悖論也逐漸顯現:從人類在遙遠的未來實現星際移民和太空繁衍的意義上說,再多的男人走進宇宙也無濟于事。此外,隨著女性在航天飛行中獨特的優勢被越來越多地發現和證實,偏見正在放下。至今,連中國的劉洋在內,已有8個國家的57名女航天員離開地球,踏足太空。

性別大戰

對前蘇聯公民捷列什科娃來說,1963年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年份。這一年的6月,她坐在一個狹窄而制作倉促的飛船中上了太空。繞了地球48圈后,她重重地砸回了地面。人們興奮地打開艙門,卻沒有等待預想中的那一幕——蘇聯女英雄、人類首位女航天員捷列什科娃此時已被撞擊至重度昏迷。

第二天,剛被搶救過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