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大學生活?

周保松認為,一所真正偉大的大學,不在于高樓,不在于大師,而在于學生,在于是否有能力培養出具獨立精神和自由意識的知識人。

責任編輯:劉小磊

周保松認為,一所真正偉大的大學,不在于高樓,不在于大師,而在于學生,在于是否有能力培養出具獨立精神和自由意識的知識人

什么是好的大學生活?在相對主義成為絕對律令的年代,回答這個問題是困難的。但是,何兆武先生的《上學記》、齊邦媛先生的《巨流河》在讀者之中口耳相傳,又說明人們對于“好的大學生活”有著相似的期待。答案并不復雜,無非是在大學可以充分享有精神生活和公共生活:精神生活重在思想層面,重在個體獨立;公共生活重在實踐層面,重在公民參與——兩者互有關聯,各有側重。

何兆武和齊邦媛兩位先生的回憶過于遙遠,總讓人生發“恨不相逢”的感慨。僅僅這樣感慨,“好的大學生活”不會從天而降。周保松的《走進生命的學問》展現了一種可能,在今天,“好的大學生活”并非傳說,不僅是可欲的,也是可能的。

《走進生命的學問》 周保松 著 北京三聯 2012年4月,29元

周保松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后來于倫敦政經學院留學,畢業后回母校執教。這本書講述了他的大學生活,曾經的學生時代和現在的教員時代。周保松對大學精神有著深入思考,承認個人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但反對以價值中立為由拒絕價值判斷。他以香港中文大學為例,指出中大精神是“價值關懷和社會批判”。這不僅適用香港中大,也適用于任何一所愿意把自己定位于大學而非職業培訓學校的大學。

這幾年,內地部分優秀考生轉投香港高校,已成風氣。香港的大學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不待言。但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教師,周保松沒有美化香港的大學教育。在香港中大40年校慶之際,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