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20621)】中國民間講學的書院傳統
綜觀書院從宋至清這一千年間的盛衰,可以清晰地看出,書院的活力來自儒家士君子自發的教化承擔與學術自覺;而一旦官府試圖將書院收編進官學體系,則預示了書院的衰落。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賀風玲
中國民間講學的書院傳統
《南方都市報》 2012年6月17日 吳鉤
(原文摘編)自宋代書院興起之后,中國社會開始形成兩套教育體系,一是涵蓋了太學、國子監、府州縣學的官學體系,其特點為官辦,接受學政、教諭的領導與管理,與科舉制高度結合,以培養預備官員為教育目標。另一套是以書院為代表的民間講學體系。書院通常由飽學大儒創立,有時能得到政府資助,有時又被官學收編,發展路徑比較坎坷。其盛衰起落,可以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