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共同公布共建優質生活圈

由粵港、粵澳高層會晤提議編制,具體由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澳門特區政府運輸工務司牽頭聯合組織的《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已經完成全部工作,

由粵港、粵澳高層會晤提議編制,具體由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澳門特區政府運輸工務司牽頭聯合組織的《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已經完成全部工作,并于6月25日下午2:30時共同公布。

粵港澳“共建優質生活圈”的設想由來已久。早在200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與香港特首會面時達成共識,兩地要共同研究打造一個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的“綠色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而此時廣東正著力推動轉型升級、建設宜居城鄉,區域發展轉型和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已經成為三地共同的發展愿景。2008年底,國務院批準實施《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在“推進與港澳更緊密合作”的主題下提出“共建優質生活圈”,并明確“鼓勵在協商一致的前提下,與港澳共同編制區域合作規劃”。2009年3月,粵港、粵澳高層會晤達成了共同編制《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的共識,將此項工作作為深化三地緊密合作、聯合實施《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措施,具體是關于“綠色大珠三角區域優質生活圈”的設想,以及從交通、教育、福利及出入境便利等方面提出合作內容。

粵港澳《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歷時將近3年,經歷了深入的基礎調查、技術分析以及溝通協調,多輪、反復征求三地有關部門、珠三角各市人民政府、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公眾的意見,確保規劃內容在三地政府間達成充分共識,并獲得公眾的認可和贊同。規劃的編制工作由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香港環境局、澳門運輸工務司三方牽頭單位組成的“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專責組”負責總體統籌,規劃成果由三地政府按各自程序進行審議,在廣東方面則于6月21日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規劃由三方牽頭單位于三地網站同時公布,按照粵港澳三地的制度、法規和實際情況推動實施,并通過現有的粵港、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機制,將合作內容納入相關專責小組的議事日程、積極協調推進。

《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作為我國首個以“生活質量“為主題并且跨不同政治體制的區域合作規劃,其編制過程和內容均充分體現了基于粵港澳三地實情、尊重粵港澳三地差異、體現粵港澳三方共識的特點。其編制不僅是我國區域規劃領域的創舉,也受到粵港澳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公眾咨詢期間,三地居民紛紛表達對三地共同編制《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的支持,普遍認為大珠三角區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及潛力,更對三地政府攜手共同打造優質生活圈寄予美好期望。

《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的主體內容是:提出區域發展愿景,明確要將大珠三角建設成為具有示范意義的綠色宜居城市群區域,具體是:擁有安全健康的生態環境、低碳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集約有序的空間發展、舒適優美的城鄉景觀、綠色高效的交通聯系、完善便利的公共服務以及良好的協調協作機制。規劃主要在環境生態、低碳發展、文化民生、空間組織、綠色交通及通關便利等五個重要領域確定長遠合作方向。有關專家認為,《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將粵港澳戰略層面的合作與協調從經濟布局、基礎設施等領域擴展到圍繞著區域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對環境、經濟、空間、民生等領域全面統籌的協調和共建,顯示了大珠三角區域的協作方式和主題正在發生深刻轉變:區域協作的主題已不僅僅局限于經濟領域,由于越來越頻密的人員跨界往來,保障跨界生活便利、提升跨界生活質量已經成為區域協作中越來越受關注的重要主題。規劃對港澳居民的關注焦點問題(如環境、民生等)給予高度重視和回應,有利于粵港澳合作,擴展跨界工作生活便利,享受高品質的生活設施、服務及景觀資源空間,從而凝聚地區社會共識。在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環境中,“優質生活”已經成為區域和城市吸引投資、匯聚人才、提高自身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本次規劃的編制是順應國際潮流、借鑒國際成功經驗,在可持續發展原則下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在五大領域范圍內,提出了具體的合作內容,既涉及區域發展的根本性長遠問題,也涉及三地居民生活的切身問題,亮點紛呈,如:

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共建優質生活圈的前提條件,開展粵港、粵澳鄰接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優化區域大氣監測網絡,加強區域大氣、水環境質量和污染控制合作,以及探索在西江乃至整個珠江流域6?。▍^)及港、澳間建立長效的流域水資源和水環境協調管理機制的可能性。

將共同促進低碳發展作為共建優質生活圈、推動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就推進區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以及區域清潔生產、環保產業、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研發及應用、清潔能源供應與基建等方面提出合作內容。

將完善跨界公共服務合作和民生保障架構作為共建優質生活圈的重要因素,提出將珠三角、香港和澳門分別打造成為嶺南文化中心、國際文化大都市和國際文化旅游休閑中心,構建多元一體的區域文化體系,也結合已有的基礎,深化對教育、社會福利和食品安全等領域的跨界合作。

將空間協調發展作為共建優質生活圈的重要載體和基礎,完善區域保護地體系、提升各級公共中心的生活服務和生產性服務職能、優化各類發展區的空間形態,并建議就沿主要的區域性軌道、“綠道”兩種廊道開展跨界空間協調發展研究,逐步擴大跨界空間合作的范圍和內容,積極探索設立聯合創新區、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旅游合作區、生活合作區的可能性及合適的合作方式。

將促進綠色交通和通關便利作為共建優質生活圈的重要支撐,推進交通規劃的系統化、區域軌道交通協調發展、促進公交發展、加快水運發展、鼓勵慢行交通方式以及推進交通工具節能減排,并進一步增進跨界交通便利化,借鑒北美地區跨界交通管理經驗,逐步使粵港、粵澳鄰近地區的交通條件接近同城化水平。)

《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已上載至廣東建設信息網(www.gdcic.net),供公眾查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